[成人教育] 秀才爆火 中老年女性被嫌棄的一生

因為文化水平不高,對世界的認知也遠遠落後於時代和年輕人,這些來自縣城農村的中老年群體在網絡上是失語的。“秀才”爆火,揭開的可能只是他們被嫌棄被吐槽的一生。
9月2日,在抖音擁有千萬級粉絲的鄉土網紅“秀才”賬號被封。
? 1.“秀才”爆火背後,是縣城中老年女性被嫌棄的一生?
這年頭,偶像塌房、賬號被封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唯一的區別也就是這次輪到誰家而已。
不過“秀才”被封,多少還是有些令人意外。雖然他在抖音的賬號也已經經營了幾年,擁有千萬粉絲,但是被主流輿論關注到,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
就在半個月前,他還和抖音另一位網紅一笑傾城在直播間進行了一場連麥PK。
這場連麥PK非常簡單粗暴,兩人只是坐在直播間cue粉絲刷禮物,誰的粉絲刷的禮物更多,誰就能贏下這場PK。
據了解,當晚直播間在線人數突破10萬,累計超過2000萬人觀看,幾乎每一種禮物特效都出現了不止一遍。
網友們戲稱,這兩人一場“世紀PK”下來,足以刷掉一個省的老年人的退休金。
如今“秀才”因為涉嫌稅收違法,賬號被封禁,作為劣跡網紅,在互聯網上恐怕很難再有出頭之日。與此同時,圍繞著他身上的一系列爭議新聞也逐漸浮出水面。
比如,一位62歲的女性曾實名舉報“秀才”以分紅為誘餌,通過線上打賞線下分紅的方式騙取其51萬元,警方調查後,雙方達成和解;
又比如,不斷有粉絲爆料,在他直播間如果不打賞,“秀才”就會黑臉,甚至對粉絲破口大罵。
當然,輿論最不理解的還是,到底是誰在喜歡“秀才”?
他所有視頻幾乎都是一個類型, “穿著西裝襯衫,眼帶笑意,假裝不經意回頭、拳頭捂嘴、捂肚子、摸頭發、舔嘴唇,然後對口型唱歌”,就憑這就能收獲千萬粉絲?
甚至有不止一位大媽跨越上千公裡坐火車到安徽蒙城尋找“秀才”。

在年輕人眼裡,視頻裡的“秀才”既油膩又土味,多看一秒,都讓人恨不能拿洗潔精洗洗眼睛;這樣的網紅,怎麼就成了媽媽奶奶們的心頭好?
據某平台數據統計,“秀才”的粉絲中,女性用戶占比70.44%,40歲以上用戶占比79.8%,“中老年女性收割機”名副其實。
這部分群體在網絡中一向失語,如今卻在“秀才”的評論區留下年輕人都臉紅心熱的情話,在年輕一代眼裡,她們很明顯是被蒙蔽了——精神生活得有多麼空虛,才能把這樣一個人當偶像?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來自年輕人的嘲諷、吐槽、造梗,“秀才”才爆火出圈。
從七旬老太到蒙城奔現被嘲,到年輕人自嘲在“秀才”“一笑傾城”賬號底下蹲守自己爸媽,這些質疑的聲音未必都是惡意的,但是中老年群體們,還是很容易被貼上蒙昧無知、精神空虛、為老不尊、沒有辨別能力的標簽。
這裡面當然也有諸多現實的因素,首先網絡是年輕人的,他們位於話語權的頂端。
而與之相對的,這些來自縣城農村的媽媽奶奶們,確實文化程度程度不高,會用稚嫩笨拙的語言給“秀才”留言表達喜愛之情的,可能已經算其中文化程度高的人。
因為文化水平不高,對世界的認知也遠遠落後於時代和年輕人,這些來自縣城農村的中老年群體在網絡上是失語的。
“秀才”爆火,揭開的可能只是他們被嫌棄被吐槽的一生。

?
? 2.大媽也有欣賞美好事物的權力
在討論“秀才”如何成為中老年婦女的收割機時,一些輿論通常想當然地認為,是這部分女性存在情感缺失,只能從虛擬偶像那裡尋求感情的慰藉。
這種解讀簡直稱得上一種霸凌。
拋開“秀才”有可能存在稅務違法這個污點,媽媽奶奶們難道就沒有欣賞美好事物的資格了?
你可以看不上她們的偶像,但是請尊重她們追星的權力。
有意思的是,這種來自輿論和年輕人的“霸凌”,在如今的網絡中非常常見。
比如年輕人樂於在或真或假的網帖裡批判原生家庭,表達父母與自己在認知、價值觀方面的差距,因為生怕原生家庭成為自己的累贅,而極度推崇個人主義,甚至赤裸裸地表達對富裕、開明家庭的羨慕,難以掩飾對自己縣城鄉下父母的嫌棄。

這裡面當然也有現實因素,如今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層固化現象嚴重,出身條件一般的年輕人僅靠自己的能力越來越難實現階層躍遷,正是這種心理不平衡的社會情緒,可能影響了很多人評判自己的父母。
前兩天就有媒體以《我的掃興父母》為題征集了700多份父母的“掃興實例”。
印象深刻的一個回答是,一位年輕人跑完馬拉松,興奮地跟媽媽分享,然而媽媽的回答卻是“為什麼要閒得沒事跑馬拉松,還不如回家幫她幹活,她都快累死了”,她因此而很受傷,從此很少再跟家人分享。
她的情緒當然可以理解,但是不知道她有沒有想過,她的媽媽可能真的很累,真的需要她的體貼和幫助。
在城裡工作跑拉松的女兒,和累完一天打開抖音看“秀才”的媽媽,可能就是當下我們被割裂的社會現實。
因為社會的飛速發展,代際之間有隔膜,彼此之間不理解,其實非常正常,但是當下讓人心痛的地方在於,雙方似乎誰也無法看到對方的難處。

年輕人們對父母的吐槽未必不對,但是當輿論場上缺少了來自另一方的解釋和回應,會不會也是一種霸權?
年輕人把對父母的批判視作一種覺醒,被批判的父母對此束手無措甚至毫無察覺,也就談不上會產生真誠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一個“秀才”倒下了不打緊,會有更多的“秀才”出現,但是我們也該明白,媽媽奶奶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不應該被戲謔。
更重要的是,組成這種精神世界的除了有對不同審美“偶像”的包容,也應該有來自年輕人的尊重理解,以及雙方的真誠溝通。
?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