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訴父母"成主流,年輕人聲討什麼
中國家庭的所謂父權時,喜歡類比西方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的確,在西方,父母如果試圖控制成年孩子的人生,這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當然,西方的年輕人也絕不會接受父母對自己生活的幹涉。
但很多人在有意無意地回避一個“共生性條件”,那就是,西方年輕人在成年之後,是信奉獨立生存的,躲在爸媽的羽翼之下拿爸媽的錢過活同樣是不體面的。
比如,在美國,償還學生貸款是很多人的痛點。在這裡我無意討論美國的學費高低、美國人的收入水平或社會政策,但這至少說明,在美國人的理念中,作為一個成年人,上大學的孩子至少有義務承擔部分學費生活費,無論是通過貸款還是打工。
在中國,我們姑且接受有文化差異,父母有義務為孩子支付大學學費。但是,大學畢業以後呢?
我可以相當武斷地說,但凡有積累的中國家庭,都會在孩子大學畢業之後,繼續給予各種經濟支持,包括租房、買房、婚禮,生育後還免費幫助看護孫輩、支付孫輩學費。更不要說,現在還有了“全職兒女”的新現象。
在我身邊的朋友中,那些出身農村的朋友,大學畢業之後往往就出去闖世界,父母對他們的經濟支持接近為零,他們在家庭關系中的博弈能力也往往相對更強,父母對他們的控制力極為薄弱。當然,這也會帶來另外一種問題,那就是所謂的“鳳凰男”難題,原生家庭對成年子女的經濟索取,但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但那些拿了父母一大筆錢的人,或經常性接受父母資助的人呢,往往在與父母的博弈關系中處於某種弱勢。
有些年輕人可能也會叫屈,是父母非要給我們錢,不是我們主動要的。這就奇怪了,你們可以在其他問題大膽對抗父母,為何唯獨父母給你們錢你們無法拒絕呢?
退一萬步說,如果年輕人主動向父母索取經濟支持,甚至以全職兒女的心態躺平在家裡,那麼,他們的“家庭權利”是否也要得到相應的削減,父母是否可以行使更多的控制力?
答案是肯定的。我的想法很簡單: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你還要拿父母的錢,甚至依靠父母的錢維持基本生存,那麼,你必須“讓渡”出部分權利,這才符合“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基本原則。

說白了,你不能一邊坦然接受甚至主動索取著中式家庭文化中的父母經濟饋贈和支持,一邊又高呼西式家庭文化中的所謂“自由意志”。借用流行語,這不就是既要還要也要麼?
比如說,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不想直接工作而去選擇考研,在此期間完全依靠父母的經濟資助。可能他第一次還沒考上,回家向父母要求再考一次,這次經濟並不寬裕的父母拒絕了,希望他去工作自食其力,然後他憤怒地控訴父母:你們控制我的生活,幹涉我的人生!
這不是扯淡麼?
問題很簡單,父母無權控制你工作還是考研,你完全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但前提是,你得自食其力吧。之前也說了,西方人是大學開始自食其力,中國人大學畢業後總應該了吧。父母無權決定其他,但他們有權決定是否資助你。
然後你又說了,我爹媽不是沒錢,他們不想繼續資助我,不是為了省錢,只是因為他們想控制我的人生。那問題很簡單,17歲的女孩佳佳都敢離家出走自食其力,為什麼你不敢?
作為成年人的你要爭得家庭中的自由,就得有自食其力的覺悟。
同理,你向父母要錢買房,父母不給,也不存在他們控制你的生活,更不存在“父母皆禍害”,我看這是“孩子皆禍害”還差不多;如果父母給了,如果他們有興趣的話,自然也有資格參與你買房中的決策,這也不叫幹涉你的人生。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很多人在對抗但很多人在有意無意地回避一個“共生性條件”,那就是,西方年輕人在成年之後,是信奉獨立生存的,躲在爸媽的羽翼之下拿爸媽的錢過活同樣是不體面的。
比如,在美國,償還學生貸款是很多人的痛點。在這裡我無意討論美國的學費高低、美國人的收入水平或社會政策,但這至少說明,在美國人的理念中,作為一個成年人,上大學的孩子至少有義務承擔部分學費生活費,無論是通過貸款還是打工。
在中國,我們姑且接受有文化差異,父母有義務為孩子支付大學學費。但是,大學畢業以後呢?
我可以相當武斷地說,但凡有積累的中國家庭,都會在孩子大學畢業之後,繼續給予各種經濟支持,包括租房、買房、婚禮,生育後還免費幫助看護孫輩、支付孫輩學費。更不要說,現在還有了“全職兒女”的新現象。
在我身邊的朋友中,那些出身農村的朋友,大學畢業之後往往就出去闖世界,父母對他們的經濟支持接近為零,他們在家庭關系中的博弈能力也往往相對更強,父母對他們的控制力極為薄弱。當然,這也會帶來另外一種問題,那就是所謂的“鳳凰男”難題,原生家庭對成年子女的經濟索取,但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但那些拿了父母一大筆錢的人,或經常性接受父母資助的人呢,往往在與父母的博弈關系中處於某種弱勢。
有些年輕人可能也會叫屈,是父母非要給我們錢,不是我們主動要的。這就奇怪了,你們可以在其他問題大膽對抗父母,為何唯獨父母給你們錢你們無法拒絕呢?
退一萬步說,如果年輕人主動向父母索取經濟支持,甚至以全職兒女的心態躺平在家裡,那麼,他們的“家庭權利”是否也要得到相應的削減,父母是否可以行使更多的控制力?
答案是肯定的。我的想法很簡單: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你還要拿父母的錢,甚至依靠父母的錢維持基本生存,那麼,你必須“讓渡”出部分權利,這才符合“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基本原則。

說白了,你不能一邊坦然接受甚至主動索取著中式家庭文化中的父母經濟饋贈和支持,一邊又高呼西式家庭文化中的所謂“自由意志”。借用流行語,這不就是既要還要也要麼?
比如說,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不想直接工作而去選擇考研,在此期間完全依靠父母的經濟資助。可能他第一次還沒考上,回家向父母要求再考一次,這次經濟並不寬裕的父母拒絕了,希望他去工作自食其力,然後他憤怒地控訴父母:你們控制我的生活,幹涉我的人生!
這不是扯淡麼?
問題很簡單,父母無權控制你工作還是考研,你完全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但前提是,你得自食其力吧。之前也說了,西方人是大學開始自食其力,中國人大學畢業後總應該了吧。父母無權決定其他,但他們有權決定是否資助你。
然後你又說了,我爹媽不是沒錢,他們不想繼續資助我,不是為了省錢,只是因為他們想控制我的人生。那問題很簡單,17歲的女孩佳佳都敢離家出走自食其力,為什麼你不敢?
作為成年人的你要爭得家庭中的自由,就得有自食其力的覺悟。
同理,你向父母要錢買房,父母不給,也不存在他們控制你的生活,更不存在“父母皆禍害”,我看這是“孩子皆禍害”還差不多;如果父母給了,如果他們有興趣的話,自然也有資格參與你買房中的決策,這也不叫幹涉你的人生。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