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资助8年的女孩和大她13岁的有钱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因为没参与女孩的成长,这些年女孩经历过怎样的历程与心境,陈果不得而知,她看到的故事是线性的:我资助她读书八年,她却选择了一条与村里没读过书的女孩们相同的路——早早嫁人,依附男性,不再工作。

陈果的失望,绝非因为 " 对方没有按照我的意愿去过人生 ",当然,也没有人有权利干涉女孩的个人选择。只不过,有一种普遍的无力和失语,超越了具体的个人,面向更广阔底层女性群体。

面对女孩退返钱额的请求,陈果拒绝了," 怎么会就是钱的事呢?我想传递给她的仅仅是钱么?"


她们的未来,在哪里

在 2016 年的一部纪录片《出路》里,导演郑琼用了六年时间,记录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如何长大成人。其中,西北山区的十三岁女孩马百娟,每天都要步行十几公里去上学,五点钟天不亮出门,用馍片泡白开水当早餐,晚上回到家后,还有做不完的农活儿等着她。

村里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五个学生,师资薄弱,教材落后,但纪录片拍摄初期的马百娟仍然对未来满怀期待:" 我要去北京读大学,然后给别人打工,每个月挣一千块钱,给我家买些面,家里的面不够吃,再买一些油。"



马百娟

不过,她的梦想很快被现实击碎:由于经济困难,哥哥患病需要医治,为了分担家庭重负,马百娟辍学了。(片中,马百娟辍学的时候是哥哥替她去向老师说的,马百娟并非主观上不想读书,因此,她没有勇气主动面对 " 放弃学业 " 这个现实)


马百娟去应聘饭店前台,因年龄太小、没有学历而被拒绝,其他需要基本电脑操作技术的工作,也纷纷将她拒之门外。

在被学校、社会都排除在外后,马百娟的未来只剩下一条路:结婚和生育。

影片里最让人难过的一幕,发生在马百娟再次回到村里以后。三个与她同龄的女孩站在太阳下聊天,她们都大着肚子,有说有笑,言谈间尽是家长里短。花季年龄,却似乎已经看到了人生寂寥的尽头。


至于马百娟,影片末尾以一行字幕交代了她的青春:"16 岁的马百娟嫁给表哥。"



马百娟和已经怀孕的女孩们

许多人也许习惯于相信九年义务教育是理所当然,相信高考是平等的机会,但需要留心,从小到大来自学校与社会的层层筛选,已将我们相对固定地限制于近似圈层的生活里。

当我们在公共话语里为千万大学毕业生担忧,打趣找不到工作的文科生,关心考公与大厂的年轻人,在看不见的万千辽阔乡村里,在不被充分书写的互联网背面,还有一群数量远超想象的孩子,从离开书桌那一天开始,从挑起重担面朝黄土那一天开始,他们也许就再也没有能力抬头仰望天空。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