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親子心得] 一個好爸爸,抵過所有偉大的教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進化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一個家庭的幸福,更需要父親的投入。

  作者:微笑喜樂(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近日,一則“爸爸帶4歲兒子騎行去拉薩”的新聞讓網友們吵翻了天。

  陝西西安一位爸爸,為了給4歲半的兒子開闊眼界,帶著兒子從西安騎行去拉薩,目前已經騎行了1100公裡,距離拉薩還有1000公裡。

  

  反對的人說:孩子太小,記不住,意義不大。

  支持的人說:比有些爸爸天天在家玩手機強多了。

  而我,只想給這個願意和孩子“在一起”的爸爸點贊。

  關於記憶,孩子在騎行過程中會真實感受到的堅持和勇敢,是否記得也已經不重要。

  評論區有個網友說,在中途停留的一個飯店遇到了他們,他問小男孩累不累,孩子說不累, 路上也沒哭,孩子的狀態很好,很開心。

  看,孩子有了爸爸的陪伴,什麼都不怕。

  著名教育家李查·伊凡斯曾說過:“孩子不會因為你供應的物質而記得你,他們會因你珍愛他的感覺將你牢記。”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用心陪伴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富足,抵過所有物質。

  

  父親缺席的童年,

  是孩子永遠的短板

  網上有個話題:那些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個網友說:缺少爸爸的陪伴,就缺少了一種有力的引導,像是黑夜中獨自摸索航行的一葉扁舟,只是這天,永遠都不會亮。

  張國立的兒子張默,曾在寫給父親的信中寫道:



  “問起我小時候你是什麼樣子的時候,我腦袋裡飄出的很多角色,什麼皇帝啊,書生啊,卻對你老爸這個角色沒有什麼印象。”

  張默5歲那年,父母離婚了,雖然判給了父親,但是張國立工作太忙,張默一直跟著母親生活。

  在幼年最需要父愛時,父親缺席了,生日、家長會等重要時刻,父親幾乎從未出現,這些都在張默的心中留下了陰影。

  從小,張默就有些抗拒承認父親是張國立,資料裡“父親”一欄,要麼是工人、修鞋的,要麼是下崗。

  張國立也多次在采訪時表示,張默14歲來北京之前,自己陪伴兒子的時間屈指可數。

  張默18歲生日時寫了首歌《十八歲宣言》:“老子今年18了,抽煙喝酒你甭管!”

  對於兒子的控訴,張國立自責、愧疚,可是當他想去彌補兒子時,已經來不及了。

  當他信心滿滿想帶兒子進軍演藝圈的時候,兒子深陷打架、吸毒的漩渦,前途渺茫。

  曾經有一項調查表明:

  50%的爸爸在一天之中,與孩子互動的時間不到1小時;30%以上的爸爸忙於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20%以上的爸爸認為陪伴孩子不重要。

  在《父性》裡有這樣一句話: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郁。

  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少爸爸的陪伴,將是孩子永遠的短板,人生容易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父親的用心陪伴,

  更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前段時間,一段“爸爸為孩子買玩具拍連續劇”的視頻,讓大家羨慕哭了。


  河北保定一位爸爸,為了陪伴10歲的兒子,買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帶著兒子一起,搭建基地,用玩具拍出了一部戰爭連續劇

  城牆、堡壘、坦克、士兵......迷你“基地”很是逼真,還伴隨著一聲聲“炮火”,場面特別壯觀。

  爸爸說,知道兒子喜歡這些,不如陪著他一起做出來,父子倆一起給人物取名字,一起討論編排劇本。

  這位爸爸花費時間和精力,陪孩子打造一個真實的玩具場景,還引導孩子動腦筋參與設計,每個小環節中都充滿著爸爸對兒子的愛。

  



  一年下來,父子倆聯手已經設計和拍攝出262集連續劇了。為了陪孩子,這麼用心的爸爸,孩子的未來還會差嗎?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心理學家格爾迪也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爸爸的用心陪伴,讓孩子更勇敢,也更自信,內心更有安全感,他們不怕任何困難,堅信在爸爸的帶領下,能夠戰勝一切。

  在孩子眼裡,爸爸是力量、智慧、英雄的化身,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爸爸的行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後,會努力去抵達甚至超越爸爸的高度。

  


  

  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爸爸們經常會有這樣的觀念:

  我平時工作實在太忙了,根本抽不出一點時間;我負責掙錢養家就行,教育孩子的事情媽媽更擅長。

  但是,爸爸缺位的時光,是再多金錢也彌補不回來的。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留給自己和孩子一些親子時光吧,你會發現當孩子更親近你,你工作上也會更有動力。

  1、陪著孩子一起,融入生活享受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種陪伴: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家務......

  孫儷曾在微博上曬鄧超陪孩子們玩耍的照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用落葉把鄧超堆成“落葉人”,鄧超說,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差點被垃圾車收走。

  爸爸花十分鍾就能做好的事,可以陪著孩子花一個小時來做,慢慢享受親子時光,孩子也會愛上生活。

  2、重視每一件孩子的“重要事情”

  孩子的生日、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爸爸們都要做到盡量不缺席,實在去不了也要跟孩子好好溝通,爸爸的重視和參與,會讓孩子內心覺得幸福,也會更加充滿安全感。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女兒學游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游樂園,他抽時間陪同;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

  3、爸爸陪孩子,重要的不是時間長短,而是質量。

  科學研究表明,每天至少一個小時左右的高質量陪伴,能很好的幫助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親密感。



  比如,清晨起床時在床上打鬧的5分鍾;下班回家陪孩子搭積木的10分鍾;每晚睡覺前的親子聊天10分鍾;睡前故事的30分鍾......

  這些爸爸用心陪伴的時光,都是孩子腦海裡價值連城的美好回憶,會化作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孩子一生都充滿能量。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愛孩子的最高境界,不是給予,而是引路陪伴。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和引領。

  點個贊,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陪伴;一個家庭的幸福,更需要父親的投入。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所.西.號.群] 2021-06-21 15:50
    本來讀的挺受鼓舞的,結果一到O8驢,這文章說服力就打折了。O8真那麼認真麼?養了個女兒和副總統的兒子吸毒濫交?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