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名校申請] 別樣名校之路:華裔父母為女兒三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爬藤”一直是許多美國華人父母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一貫重視教育的華人家庭的“一號工程”。不過,長期以來,美國社會卻對華人家庭的孩子形成許多刻板印象,甚至逆向歧視。

  

  如何才能進入名校?除了支付昂貴的學區房和亮眼的標准化考試成績之外,不少華裔家庭也在課外活動上下足了功夫。不過,最近《波士頓環球報》刊出的專家意見卻給大多數人潑了一盆冷水:想進名校?別再告訴錄取官你的音樂才華是鋼琴、小提琴;別再告訴錄取官你的體育天賦是打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別再在申請信裡重復老掉牙的移民辛酸;也別再提自己多麼熱愛生物或者向往當醫生.............總之一句話,玩點別的吧,不是每個華人都長得一樣!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就是一條不一樣的名校之路。她的路,或許不能被復制,也沒有必要被復制,但其中不一樣的心態卻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美國西部時間6月2日,15歲的華人少女何沐妮在Oregon WoodburnOGA高爾夫球場通過加洞賽取得了2015美國女子公開賽的入場券。就在去年,剛滿十五歲的她,已獲高爾夫球傳統深厚的南加州大學認可,將從2017年起代表學校征戰NCAA(美國大學體育總會)聯賽。這也意味著,她已經提前鎖定了一份名校錄取。

  無心插柳 柳萌芽

  1999年出生在成都的何沐妮有一個愛好高爾夫球的爸爸。這讓她在小小年紀就有機會接觸到這項運動。

  不過何沐妮的高爾夫球之路,談不上半點“世家傳承”或者“父夢女圓”式的刻意。

  那時的何沐妮剛6歲,她還只是把高爾夫球當作是玩具。而爸爸帶她一起去球場的目的,也不過是單純的順帶讓她玩一玩,做做戶外鍛煉。不過,球場開辦的暑期培訓班卻讓這個小姑娘感覺還不錯。



  到後來,何沐妮上小學一年級了,要在學校住讀。(此處需要一個簡明的理由)為了逃避住讀,何沐妮主動向父母提出要求,她要天天回家練習高爾夫球。於是,從小學二年級起,何沐妮開始了系統的高爾夫球訓練。

  這個動機樸素而又偶然的自主決定,就是何沐妮高爾夫球之路的最初萌芽。

  

  全力支持 “孟母”三遷


  最初,何沐妮師從在成都教球的馬來西亞籍教練何建銘接受正規啟蒙訓練。每周4至5次,每次3小時的訓練強度很快發掘出了何沐妮的潛力。練習一年多以後,她便開始跟著何教練參加比賽。2007年,何沐妮進入了青少年高爾夫球對抗賽全國總決賽,獲的第六名。

  為了讓何沐妮更好的學習高爾夫球,父母為了她搬了第一次家,去深圳拜澳洲教練大衛為師。

  2008年,隨移居加拿大時何沐妮在國內青少年高壇已小有名氣,多次贏得匯豐杯同年齡組的冠亞軍。

  移居溫哥華不到半年,何沐妮的父母打聽到有個叫傑克韓國教練很適合小沐妮。這名教練在當地電視台主持高爾夫教學節目,他的兒子則是全加拿大同齡組選手裡成績最優者。為了拜師,他們一家人又專門搬到距溫哥華一個小時車程的小鎮,家、學校、球場”三點一線“的生活了4年。

  在傑克的調教下小沐妮球技繼續進步,不僅在加拿大青少年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還相繼在美國取得了世界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11-12歲組亞軍,美國青少年大師賽11-12歲組冠軍,AJGA的All-Star和Open冠軍等。


  畢竟加拿大的冬天對小沐妮的高爾夫訓練還是有影響。2012年,小妮子一家又從加拿大搬遷到美國四季如春球場如林的聖地亞哥。在這裡,她師從曾雅妮(曾在2011年登上世界排名第一的台灣職業女子高球手)在美國的啟蒙教練Glen,並加入連續4年獲加州冠軍,在南加州百場不敗的TorreyPines高中女子高爾夫球隊。何沐妮入隊後,成為主力,並有幸代表學校取得了2013年度州冠軍和個人地區冠軍,2014年春代表學校取得全美高中州冠軍邀請賽冠軍,何沐妮同時還獲得了該賽事個人冠軍,此外,2013年獲得TorreyPines高中年度最佳選手榮譽。

  這一系列耀眼戰績,終於讓她在去年獲得南加州大學女隊青睞。

  父母初心不改:成長最重要

  與許多華裔家庭扎堆爬藤的道路不同,何沐妮走了一條邊學習邊訓練的體育特長道路。選擇這條路的華人不多,卻似乎更適合美國的主流價值,更容易得到認可。

  不過,即使今天的何沐妮已經成為被許多人看好的高球新星,她的父母依然初心不改。對他們來說,高爾夫球最初只是讓何沐妮加強體育鍛煉的一項課外活動的,無關“爬藤”,也無關名次。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完全出乎兩位家長的意料。



  最讓何沐妮的媽媽開心的,不是女兒在人前的風光,而是女兒的成長。“她去年冬天到黃山參加青少年比賽,當時的天氣條件相當惡劣,比賽時下起了大雨和小冰雹。我跟著她走了9個洞,最後實在受不了,就回到了房間,但她卻堅持打完了比賽,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6點。打完比賽後,她渾身都濕透了,眼淚也在眼眶中打轉,但就是沒有哭出來。”在2009年接受家鄉媒體《成都商報》采訪時,媽媽連連稱贊女兒通過高爾夫球運動變得堅強。

  對於未來,何沐妮的爸爸則直言眼下讀書仍然很重要,“我們不會去想太遠的事情,也不會強求她,只要一步一步走就好了。”這與何沐妮自己的想法也不謀而合。雖然外界對她成為職業高球選手多有期待,她仍然希望先好好完成大學學業,再開始職業球手之路。

  和國內同齡的“職業”青少年球手相比,如何在高爾夫球和學業兩者間尋求平衡,何沐妮無疑也是一個可供參考的范本.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水.教.有.二] 2015-06-08 11:51
    有錢任性。父母沒資本哪能做到這樣的三遷?!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