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 年薪1億美元!讓硅谷兩大AI巨頭撕破臉
在加入谷歌前,他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曠視研究院、Adobe、Jump Trading(頂級量化交易機構)、Snap(社交媒體公司)、百度美國研發中心、英偉達都實習過,從底層框架到高效算法,再到視覺應用,4年7段實習讓他積累了難得的實戰經驗。
2019年5月進入谷歌,一待就是4年多時光。
余家輝博士畢業那一年不幸遇上導師黃煦濤離世,但他在谷歌遇到了人生中另一個重要的技術領路人——吳永輝。
兩人頻頻聯手,搭檔默契,發表了多篇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左為吳永輝,右為余家輝
吳永輝是谷歌Fellow級大佬,南京大學校友,博士畢業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在谷歌深耕AI近17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吳永輝離開谷歌加盟了字節Seed,專注大模型基礎研究。
有貴人指點,余家輝迅速成長為谷歌DeepMind團隊的核心力量。離開谷歌之前,余家輝已經是Gemini多模態項目的聯合負責人,同時是PaLM-2模型的核心貢獻者。
能在谷歌參與這種級別的項目,說明他不僅有研究能力,還具備大規模工程實施的經驗。
2023年10月,余家輝加盟OpenAI,擔任感知團隊負責人。短短不到2年時間裡,他帶隊領導了4o、4.1、o3、o4-mini等一眾明星模型的多模態部分研發。

今年4月,余家輝還在𝕏平台上介紹他們所實現的技術新突破——o3和o4-mini模型,是截至當時OpenAI“最智能、最能幹的模型”。
正因以上種種經歷,余家輝也成為了極少數同時了解谷歌和OpenAI技術路線的研究者,他深諳兩家公司的工程文化、技術優勢、戰略思路。
對於急需在AI競爭中翻身的Meta來說,這樣的背景就是戰略資源。
一定程度上,扎克伯格也不僅僅是買他這個人本身,余家輝就像是一顆蒼天大樹中的重要節點,憑借每一個不同身份都可以鏈接和吸引到無數優秀人才奔赴Meta、追隨於他。
技術影響力的硬指標
履歷固然亮眼,但真正讓余家輝在AI圈站穩腳跟的,還是他在技術創新上的硬實力。
數字不會撒謊:34780次引用。
這是余家輝在谷歌學術上的論文引用數,雖說遠遠不敵Geoffrey Hinton、LeCun、李飛飛等大神,但在AI領域也意味著不小的影響力。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