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一夜之間,各地高校都貼滿了這種海報?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就在這幾天之內,多地的大學內紛紛出現一種奇怪的景象。

學生們開始頻繁交流“有人在學校裡發神經”這件事。

“聽說有人在食堂門口發神經呢!”


有許多路人也偶然聽到了此訊,為之一震,更是泛起一絲同情,哎,學習壓力。

但等他們觀察到這些學生的神情後,卻發現有些不對勁:

他們不僅沒把這當成慘事,反而面露期待,火速前往現場。

如果你對這種現象感到迷惑,不乏尾隨他們一同前去,那便能一睹如今所謂“發神經”的真相。

是的,這就是近期風靡國內大部分學校的“發神經”現場。

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發神經。

我知道你可能會很無語,但請記住,它的目的就是讓你感到無語。







幾天前,有幾位學生在網絡上起了頭,率先開始了這場“發神經”運動。





形式簡單到不行,就是打印幾張這樣式的神經,然後張貼在顯眼地方,將神經發出去。



但也就是這麼個簡單的活動,直接風靡全國校園

其蔓延速度堪比野火,當你還沒琢磨過其中的魅力時,學校就已經被神經占領了。



有不少人在完成這場互動藝術後,還會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機,跑去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剛剛“發神經了”完畢。



導致猛一看社交平台,會讓人格外憂慮當地精神病院是否出了什麼安保方面的情況。

也正如“互動藝術”這個形容,有人發自然也有人領,此活動在校園裡格外受歡迎,常常是一張神經發出去,幾位學生搶回來。

這也導致一些“神經”被領完後的空白海報,在校園內帶來了一陣疑雲。



更魔幻的是,這股浪潮不僅在國內校園蔓延,甚至還火到了留學生群體裡。

學生們的神經,遍布全球各地,正在進行一個國際化的發。






整體傳播速度廣且快,堪稱病毒化。一張張神經從校園傳到城市,從社交平台傳到異國他鄉。



而除了大家太閒以外,這種現象會出現,自然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要是細品“發神經”運動,會發現它其實自帶一種獨特的幽默感。

它讓你以為是發神經,但其實是發神經,而這就顯得這件事就很神經。

在這張單薄的紙上,神經閉環了。

且值得一提的是,類似的行為藝術也不是頭一回入侵校園



這種獨特的惡搞海報,此前已經火過好幾次,甚至成了一種獨特的范式。


它本身起源於“撕條式海報“。



高校示意圖

在更多年前,人們還用手機號進行古法聯絡的年代,撕條式海報是一種相當流行的信息傳播方式。



那時候,找房子、找家教、找兼職,都靠這麼一張簡單的紙張來實現信息傳遞。



其下方會加上一排裁好的紙條。紙條上寫滿了電話號碼,隨手一撕,就能帶走聯系方式。

但隨著二維碼的出現,撕條式海報也就變得沒什麼意義了。

但它很快再度卷土重來。

很多人開始把它當作一種整活方式。

特別是acg向的。



或者很經典的“你看過我的貓嗎”。



它們有著相同的特征,沒有任何用途,卻比什麼都有意思。

總是用最顯眼的形式通知你一下:嘿嘿,也沒啥事。

但就是能讓人心情好上那麼一點,莫名其妙到了純粹的地步。



或許,這種極致的無意義,反而就是它的意義吧。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