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協和4+4的董醫生二年級開刀,學生期成為膀胱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0天前說起4+4,恐怕全中國沒幾個人知道。可如今,4+4幾乎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這種巨變可以說是全拜一位通過4+4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董姓規培生所賜。

這位董醫生最初被卷入輿論風暴是因為與管她的主治醫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可由於通過4+4培養出來的醫生在國內極為罕見——協和4+4如今招生一年也不過40出頭,焦點很快便從董醫生規培期間的不當關系、拒絕科室輪轉,轉移到了她的醫學教育

例如一張董醫生在醫學院時的照片被廣泛傳播:




這張照片來自新華網2021年11月題為“北京:醫聯體開展熒光腔鏡精准肺段手術 助力患者健康”的報道。

董醫生19年入學協和4+4,於是有了學醫兩年主刀手術的說法。可此說法並不對,新華網報道實際有多張照片,董醫生(當時是實習醫生)的單人照只是其中一張,更能反映手術全景的是下面這張:



董醫生大概應是右側更靠近鏡頭那位,可以看出並非主刀,只是在旁協助,作為實習醫生,這並不“僭越”。那個報道裡也有真正主刀的外科醫生的單人特寫鏡頭。

為什麼讓一個實習醫生露臉,還特別注明,個人猜測大概是記者拍了一張比較上鏡的照片,而在記者看來或許實習醫生也是醫生,至少不是打雜的清潔工,就選入稿件並留名了。原報道正文裡其實寫的都是醫護團隊合作做了多少手術,沒有任何一位醫生的名字,畢竟該報道主旨是說協和醫院與北京六院合作,不在於某個手術或某位醫生。留名都是單人或兩三位醫生的特寫鏡頭下注釋出場人姓名,包括主刀醫生也是在特寫鏡頭下注了名字)。

除了各種照片被扒拉出來,董醫生的學術論文也備受關注。這方面最大爭議或許是她成了“膀胱癌診療指南”的第一作者:



作為學生,在診療指南上署名就非常令人吃驚,更何況是一作。



不過這事細究也會發現有點復雜,看論文會發現董醫生屬名一作的三篇膀胱癌診療指南論文是對2022年發布的中國膀胱癌診療指南的翻譯。

對比中國膀胱癌診療指南的審定專家名單,會發現除了包括董醫生在內的英文版前兩位作者,其余英文論文作者都是2022年診療指南的專家組成員。

英文版論文裡也說了前三位作者(董醫生是第一位)做了對中文版的翻譯,貢獻程度相同,並且一切內容以中文版為准。

綜合這些,大致可做出以下推斷:董醫生的導師作為膀胱癌領域權威,診療指南的編寫審核專家之一,讓董醫生做了指南的中翻英工作,英文版以論文形式發表時讓董署名了。

很多人說這彰顯董有特權,但這署名可能並非專門照顧董醫生。可以看英文版論文的第二位作者(Song姓作者),這位作者也不是編寫原版中文指南的專家組成員。

大概率是這樣:兩個學生被導師拉去做翻譯的勞力,給了文章署名權。這也不算匪夷所思,國內不少老一輩醫學專家、科研人員,可能學術生涯裡很長一段時間與國外交流不多,英語未必是他們的強項。而年輕學生們不僅從小學英語,許多還有留洋或海外交流經歷。像董醫生在美國讀的大學,手下有這樣一個學生,被安排去做翻譯,不意外。

意外或者說不那麼合適的,應該是最後給了署名。導師能記得給幹活的學生一個名分,不是壞事,但僅僅是翻譯,更合適的應是在論文致謝部分提一下。


拿了這種一作署名,是否是“特權”呢?倒也未必,此類署名說到底是導師,或者論文的資深作者說了算。確實結果上董醫生多了幾篇論文,但目前沒有證據說是因為她個人有“特權”,占了這好處。

而且這些英文“診療指南”裡都說了一切以中文版為准。國內醫生用的診療指南應該也只是原來的中文版,董醫生參與翻譯而得到署名的英文論文,恐怕沒那麼大效力,說是成了指南的第一作者,欠妥當。

個人看來,已曝光的所有信息裡,最應該追究或者說應該先追究的是兩個事情。

一是董作為規培生與自己直屬指導醫生,肖姓醫生發生不正當關系,這種關系帶來嚴重的利益沖突,顯然有問題。只是在該關系裡,肖作為上級,也就是更權威的一方,理論上要負更大責任,當然這需要調查核實。

但另一件事董醫生的責任恐怕小不了,那就是拒絕科室輪轉。董醫生在中日友好醫院的身份是規培生,如今她雖不在中日友好醫院,回到腫瘤醫院,身份仍是規培生。規培本意就是讓從醫學院畢業的新醫生們接受規范的住院醫培訓。

無論是哪個醫學院畢業,從哪個項目畢業,又是進的哪裡做住院醫訓練,拒絕計劃中的科室輪轉都荒唐得離譜。

肖作為指導醫生,董作為被指導的住院醫,若經核實確實因個人的不當關系阻礙規定的科室輪轉,說兩人毫無職業操守並不為過。


董醫生23年才從醫學院畢業。畢業那麼短時間就幹出如此沒有職業操守的事,不得不令人懷疑其接受的教育培訓是否恰當。

中國普遍的從本科開始的臨床醫學教育,常被詬病的是高中畢業都還不怎麼懂事就被送到了一個閉環培養路線。董醫生畢業的4+4,其主推者曾表示過讀了大學再來學醫的學生心志更穩。這種假設未必沒有道理。如果一個本科讀其它專業的人,自己願意去學習與醫學相關的基礎課程,通過據稱很難的協和4+4初試、復試,硬生生“闖進”名額不多的協和4+4項目,照理來說對醫生未來要面臨的培訓、要承擔的職責,都應該有更明確的認識。

怎能畢業一年就幹出如此離譜的事?與此相比,董醫生的論文質量,署名嚴謹程度,個人認為重要性低一些。更何況不管董醫生論文的真實水平,這些也是她的導師、學術指導委員會成員們共同認定符合其所在學校畢業標准。如果不該合格的被認定為合格了,不全是學生的責任。

驚人的論文數量,質量可疑的畢業論文,多次變換的專業方向,董醫生的4+4教育階段以及整個4+4不是不該被責問。可提問要基於真相,偏離事實的瞎說也會讓我們忽視一些重要問題。

比如,當輿論只糾結於協和4+4是否全是“關系戶”時,肖董兩位醫生做出各種違規操作的那家醫院反倒不再被關注。根據舉報肖醫生的材料,這些事去年7月就已發生,當時也成了醫院裡不少人議論的話題,其它住院醫、其它科室醫生均表達過不滿。

一家著名醫院,為何能允許如此荒唐的行為延續七八個月不做任何處理,這總不能怨到4+4身上吧?



至於董醫生掛名診療指南翻譯版論文,這事兒對醫生知識的實際毒害,恐怕也遠不及一些離譜的醫學教科書。一位位朋友分享了國內一本精神疾病專業教科書裡關於成人ADHD(多動症)的診斷:



舉例反社會行為,第一個例子竟然是駕車兜風。實在不知該書編寫者、審稿人和汽車有什麼深仇大恨,開車出去轉轉就反社會了。

而這書的封面明確交代這是給基礎、臨床、預防、口腔等醫學專業的高校教材,已經是第8版了。



當我們以這樣的教科書培養未來醫生時,真不用太糾結一份癌症治療指南的翻譯版有誰署名。甚至糾結4+4的醫學教育夠不夠多都沒太大必要。讀的是這種書,少讀兩年說不定還少學“壞”一點。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