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中国一贯"反日政策"导致悲剧还会重演
日本人:中国一贯“反日政策”导致日童被杀,悲剧还会重演 https://t.co/gQjqzbRHMi—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September 24, 2024
对于深圳日本男童遇袭身亡的事件,中国外交部9月24日表示,中国没有仇日教育。一些日本人认为,这些悲剧源于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的“反日政策”。
日中断交或让在中国的日本人失去保护
深圳日本人学校一名10岁男童9月18日在上学途中遭到一名中国男子持刀袭击身亡。这是中国近三个月以来第二宗日本人受袭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
由于袭击事件发生于日本在中国东北发起攻击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93周年纪念日当日,在中国互联网上,很快有声音将事件与“仇日情绪”或“仇恨犯罪”绑定。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月24日表示,中国没有仇日教育,并重申该事件纯属“个案”。
日本《产经新闻》论说委员河崎真澄(Masumi Kawasaki)指出,从江泽民时代,中国政府就在全国兴建“爱国主义教育”纪念设施,对人们进行“反日教育”的政治洗脑;一直到现在习近平实行“战狼外交”,更是将“反日”作为基本政策。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甚至在5月20日台湾总统赖清德就职时威胁“日本民众将被带入火坑”。河崎真澄对美国之音说,这意味着在习近平的“反日升级版”中,日本被定位为“虚拟敌国”。在中国,任何极端的言论都被打压,但对煽动仇日的言论或影视作品完全无视,甚至将日本人学校污名为“培养反华间谍的机构”,形成一种“反日无罪”的氛围。
河崎真澄认为,这种氛围造成这几年在中国发生多起日本人被袭击的事件,更助长了今年8月东京靖国神社发生的一系列中国人恶意涂鸦和随地大小便事件。他表示,从2008年到2018年他担任《产经新闻》上海支局长的10年间,亲眼目睹了各地的日本人学校遭到袭击;日本人在反日示威时遭到殴打和私刑;包括大型汽车制造商、电子产品制造商和大型超市在内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各地屡屡遭到攻击和纵火。他说,这样的恶行由于“反日无罪”的氛围被忽视,也没有受到政府严厉的惩罚,使日本企业陷入绝望,但他不明白为何日本企业还没学到教训。
因为业务调动,去年底从丰田汽车广州厂回日本的中田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指出,他在中国任职长达8年,交了不少喜欢日本的中国好友,但是每次有仇日事件发生时,那些好友都不敢出声,因为他们是少数。而这次男童遇刺的事件让同样有小学生子女的中田不寒而栗,心想好在被调回日本了,并决定今后再也不要去中国赴任,甚至连旅游都不去了。
日本福冈县NGO(非政府组织)主管石井阳子(Yoko Ishii)指出,深圳的事件发生后,虽然日本国内的关注度极高,“断交”、“禁止旅游”等词汇一度冲上日本X(前称Twitter)热搜排行榜,但日本政府尚未提高赴华旅游的风险等级。
她对美国之音说:“日本政府需要诚实地告诉日本民众,去中国旅行是很危险的。日本政府告诉民众,与中国做生意、在中国投资都有很大的风险,这才是对中国最大的反击。”
中国的船只一直在东中国海造成威胁,又未经许可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围设置浮标,最近甚至侵犯日本领空,已经让日本人反感到极点,加上在中国工作的日本人被中方非法逮捕,现在又连续发生日本人学生被袭击,日本民众想跟中国断交,转而与向来友好互助的台湾建交,也是很自然的。
日本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高桥孝治(Koji Takahashi)并不认同日中断交的想法。他表示,中国在尖阁诸岛等议题上确实越发挑衅,而随着社群的发展,对华不满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因此断交反而会伤害到日本人。
他告诉美国之音:“即使日中断交,在中国那么大的国家仍然会有不少日本人滞留,断交后日本就不可能设立大使馆来保护日本人民了。所以日本政府不该被‘断交’这种短视意见所左右,要按正常程序应对,要求中方公开说明嫌犯的袭击动机,并让中国当局加强取缔,严格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对此,去年底为止任职于丰田汽车广州厂中田表示,因为中方的响应至今没有诚意,中国社会的仇日氛围会让这种事件愈来愈多,日本企业也只能慢慢撤离中国,滞留中国的日本人就会愈来愈少了。
“个案”说词无法解释接二连三发生的日本人遇袭事件
对于深圳的事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月19日痛批这是“极其卑劣的犯罪行为”,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尽快查明案情及出面说明解释。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对于深圳日本男童遇袭身亡的事件,中国外交部9月24日表示,中国没有仇日教育。一些日本人认为,这些悲剧源于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的“反日政策”。
日中断交或让在中国的日本人失去保护
深圳日本人学校一名10岁男童9月18日在上学途中遭到一名中国男子持刀袭击身亡。这是中国近三个月以来第二宗日本人受袭事件,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
由于袭击事件发生于日本在中国东北发起攻击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93周年纪念日当日,在中国互联网上,很快有声音将事件与“仇日情绪”或“仇恨犯罪”绑定。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月24日表示,中国没有仇日教育,并重申该事件纯属“个案”。
日本《产经新闻》论说委员河崎真澄(Masumi Kawasaki)指出,从江泽民时代,中国政府就在全国兴建“爱国主义教育”纪念设施,对人们进行“反日教育”的政治洗脑;一直到现在习近平实行“战狼外交”,更是将“反日”作为基本政策。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甚至在5月20日台湾总统赖清德就职时威胁“日本民众将被带入火坑”。河崎真澄对美国之音说,这意味着在习近平的“反日升级版”中,日本被定位为“虚拟敌国”。在中国,任何极端的言论都被打压,但对煽动仇日的言论或影视作品完全无视,甚至将日本人学校污名为“培养反华间谍的机构”,形成一种“反日无罪”的氛围。
河崎真澄认为,这种氛围造成这几年在中国发生多起日本人被袭击的事件,更助长了今年8月东京靖国神社发生的一系列中国人恶意涂鸦和随地大小便事件。他表示,从2008年到2018年他担任《产经新闻》上海支局长的10年间,亲眼目睹了各地的日本人学校遭到袭击;日本人在反日示威时遭到殴打和私刑;包括大型汽车制造商、电子产品制造商和大型超市在内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各地屡屡遭到攻击和纵火。他说,这样的恶行由于“反日无罪”的氛围被忽视,也没有受到政府严厉的惩罚,使日本企业陷入绝望,但他不明白为何日本企业还没学到教训。
因为业务调动,去年底从丰田汽车广州厂回日本的中田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指出,他在中国任职长达8年,交了不少喜欢日本的中国好友,但是每次有仇日事件发生时,那些好友都不敢出声,因为他们是少数。而这次男童遇刺的事件让同样有小学生子女的中田不寒而栗,心想好在被调回日本了,并决定今后再也不要去中国赴任,甚至连旅游都不去了。
日本福冈县NGO(非政府组织)主管石井阳子(Yoko Ishii)指出,深圳的事件发生后,虽然日本国内的关注度极高,“断交”、“禁止旅游”等词汇一度冲上日本X(前称Twitter)热搜排行榜,但日本政府尚未提高赴华旅游的风险等级。
她对美国之音说:“日本政府需要诚实地告诉日本民众,去中国旅行是很危险的。日本政府告诉民众,与中国做生意、在中国投资都有很大的风险,这才是对中国最大的反击。”
中国的船只一直在东中国海造成威胁,又未经许可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围设置浮标,最近甚至侵犯日本领空,已经让日本人反感到极点,加上在中国工作的日本人被中方非法逮捕,现在又连续发生日本人学生被袭击,日本民众想跟中国断交,转而与向来友好互助的台湾建交,也是很自然的。
日本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高桥孝治(Koji Takahashi)并不认同日中断交的想法。他表示,中国在尖阁诸岛等议题上确实越发挑衅,而随着社群的发展,对华不满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因此断交反而会伤害到日本人。
他告诉美国之音:“即使日中断交,在中国那么大的国家仍然会有不少日本人滞留,断交后日本就不可能设立大使馆来保护日本人民了。所以日本政府不该被‘断交’这种短视意见所左右,要按正常程序应对,要求中方公开说明嫌犯的袭击动机,并让中国当局加强取缔,严格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对此,去年底为止任职于丰田汽车广州厂中田表示,因为中方的响应至今没有诚意,中国社会的仇日氛围会让这种事件愈来愈多,日本企业也只能慢慢撤离中国,滞留中国的日本人就会愈来愈少了。
“个案”说词无法解释接二连三发生的日本人遇袭事件
对于深圳的事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月19日痛批这是“极其卑劣的犯罪行为”,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尽快查明案情及出面说明解释。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