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成人教育] 野蠻生長的60歲姐姐 年下戀無養老規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野蠻生長的60歲姐姐:年下戀,不生娃,沒有養老規劃

60歲的波子和44歲的老羊是一對丁克夫妻,

他們住在上海市區,


過著平靜的半退休生活。

兩人每天做菜、下棋、健身、聽音樂……

宗旨就是“好好過日子”。







老羊和波子一起做菜享用美食、澆花看書、也一起出門散步

波子曾在香港唱片公司工作,

一度晝夜顛倒,身心疲憊,

2006年辭職後,回到上海

將用了多年的老家具、老器物也全都搬了過來。

當時她38歲,在一次朋友聚會上,

認識了22歲的老羊。老羊擅長做菜,

粵菜、東南亞菜、日料都拿手,

在一起的20年,波子胖了30斤。





老羊和波子在家裡松弛安逸

“在很多人生的大課題上,

我不會花那麼大的心思。



但去一趟器物展,想買一件襯衫,

我努努力是可以得到的,我就很用心。”

至於未來的養老問題,波子沒有那麼多計劃和考慮,

“老天給我什麼,我就享用什麼。”

自述:波 子

編輯:張雅蘭

責編:倪楚嬌





我今年60歲,老羊44歲,我們在一起21年了,也沒想過要小朋友。我們已經半退休十幾年了,過著很平靜安逸的日子。

20多歲的時候,我就去了香港,在香港一家唱片公司做音樂監聽。那時候流行卡啦OK,我在劉德華的公司也做過,但工作很忙,24小時是打亂的,常常在深夜和周末也要工作。雖然我很喜歡當時的工作,但是常年下來,覺得身心滿疲累的,好像不知道期待的是什麼,生活沒了熱情。





波子30多歲時在香港工作







老羊和波子的早期合影。

老羊:“我們在一起挺久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才知道她的年齡。當時要辦一個證件,一看,她怎麼是64年,第一反應是對不上,後來仔細一想,這又有什麼關系呢?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就好了。”

我一直是一個人生活,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東西,記得有一次刮台風,我還找不到車,外面狂風大作,我一層一層找車,很危險的,但都是一個人這麼過來的。

2002年的時候,我回上海看我外婆,當時想起來買一個房子,剛好買在底樓,有綠蔭,有很多樹,一個很大的陽台,下雨天也能聽到雨聲,我覺得特別舒服。所以當時過慣那個日子後,就越來越回不去了。2006年我正式打算放下工作,過半退休的生活。

上海後,我認識了老羊。我跟他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上認識,那時候我38歲,老羊22歲。他也是自來熟的,做事很靠譜,我們很自然就熟絡起來了,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







老羊和波子的家裡,擺滿了2、30年的老家具

我們兩個一開始就有很多不同,比如我喜歡看《教父》、《大宅門》,或者一些有長鏡頭的,很有意境的那種電影,老羊喜歡看《海賊王》。

我很喜歡聽音樂,但有時候票子會比較緊張,他就讓我自己去看。天氣很熱的時候,他會在家裡榨好橙汁,放冰箱冰好,再拿著去門口等我,我一出來,就把橙汁遞給我,如果他跟我一起去,我就沒有果汁喝了(笑),所以那些不同都不影響我們。





在家裡,波子常常會點一些想吃的,老羊會親自做給她吃







波子每天起床會放音樂,然後吃早餐,看書

我們是丁克,從沒想過要孩子,我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好,沒有做母親的能力。而且可能我比較自私吧,一天有24小時,8個小時要睡覺,剩下十幾個小時我還要發呆,打理一下家裡瑣碎的事情,我的愛好也很多,我喜歡畫素描,聽音樂,放空自己,做什麼都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我再把時間放在小孩子的供書教學上,我沒有時間,我覺得還是首先要把自己的人生過好。

我40多歲的時候,我開玩笑和老羊說,你要趕尾班車嗎?last order(最後的機會),不要的話,以後就再也不要提要孩子這件事。他說不要,你搞什麼,弄出人命來。我也就試探一下,最後發現我們在這一點上是很堅定,很一致的。







老羊和波子一起下棋,常常彼此開玩笑


我們倆現在的宗旨就是“好好過日子”,准備好一日三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羊30多歲的時候,開始考慮自由職業,當時他也有顧慮,但我跟他說,我們現在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還不錯,至少不愁吃喝,那不如做自由職業,也許還能發現新的職業方向。

後來我們一起養了一只小狗。當時我們去一個寵物展,看到一只貴賓犬,很小,我抱了抱,它就很安逸地趴在我肩頭,我兜了三圈,然後抱了它三次,第三次的時候,我竟然覺得如果再把它放下來,就有種要遺棄它的感覺了。後來我們就把小狗抱回家了。

小狗也很治愈我們的生活,我們從沒讓它吃過狗糧,都是自己給它做飯,很享受這個過程。



因為兩個人都比較嘴饞,就一起研究做菜,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一樣的美食。和他在一起後,我胖了30斤。

老羊開始做菜也沒有特別的契機,我們半退休在家後,喜歡研究美食,覺得自己做好吃又健康。老羊小的時候,因為食物比較匱乏,他又喜歡吃,自己就會嘗試做一些吃的,他擅長做很多菜系,但基本上我們還是做時令菜比較多。





老羊:“美食是非常撫慰人心的,每一次家裡來客人,大家吃得杯盤狼藉,會非常有成就感。”

比如說現在小暑,毛豆、黃鱔、六月黃,夏天天熱,吃的比較清淡一點,冬天要御寒了,我們就會多吃一些高熱量的肉。

我們每次出去吃飯,我就會和老羊說,這個菜你肯定也會做,會做得很好,他回家就會嘗試,他說我PUA他,其實我懶嘛,就會多鼓勵他。





波子每次都會認真拍下老羊做的飯菜

老羊很有耐心。家裡來朋友,無論8個人10個人,老羊都能安排調度得很好。

除了做菜,我們也會下棋,喝茶,還很喜歡運動,以前是花時間在健身房。現在更喜歡在街上散步,如果不下雨的話,有時候也去跑個5、6公裡,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因為波子喜歡收集器物,老羊也學習了做金繕,老羊說:“我覺得做這些能讓人心安靜下來,在家裡,我們有各自要做的事,她喜歡喝茶、看書,我喜歡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她負責好看,我負責讓她開心就好。”

因為我喜歡收集瓷器,但是瓷器總是難免有些磕磕碰碰,老羊後來就學習了金繕,他就從網上去學,修好之後,瓷器會有另一種美。

我們兩個觀點基本是一致的,兩個人彼此陪伴,並且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人開開心心、身體健健康康的,我們就覺得就很知足就很幸福了。









家中一角

我對家的觀念就是,不是我是業主或者擁有一個房子的房契,我覺得我住在哪裡,哪裡就是家,哪怕很小的房子,有一片瓦遮頭就好,我在裡面就行。現在家裡的鋼琴、吊櫃都用了30年了,我還從香港運回來一些畫和一些櫃子,到現在質感依然很好。因為我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那時候外婆家的東西都比較老舊,比如唱片機,黑膠唱片,我特別喜歡,我覺得老東西很有歲月的痕跡。

所以後來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我都要求全部騰空,一個小板凳、一張報紙都不能留。我全都要我用開的,用習慣的東西。比如我2000年買的窗簾,現在還在用。









波子喜歡的作家器,分別為市野吉記和佐藤桃子制作的器物







波子喜歡的市川孝的器物作品

我們家的東西其實沒有什麼美感,以實用為主,櫃子裡也會放一些雜七雜八的雜物,只要櫃子經得起放,完全可以隨便放什麼的。我們也不會特意去設計怎麼擺,就按照最舒服的狀態來。

我家裡還有很多老松木的櫃子,現在看起來也很有質感。會在櫃子上放很多器物,我喜歡很多作家器,比如石川孝、境知子的等等。家裡還有個用了20多年的櫃子,裡面放了很多收集的唱片。







家裡各式各樣的器物,都是波子從不同的地方收集而來

好像在很多人生的大課題上,我不會花那麼大的心思,因為很多事不可控。但是在很多細小的事上,我會用心很多。比如要去一個器物展,買一件襯衣,我努努力是可以得到的,我就很用心,比較沒有出息。

我之前非常喜歡一款床,在瑞典一個小村莊,160年手工制作,因為非常貴,我一直舍不得買。直到我50歲生日的時候,我決定要買回來,花了2萬塊空運回來。畢竟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床上,為什麼不買一張好床呢?買回來後感覺我的老腰終於有地方安放了。







老羊和波子常年喂養小區樓下的流浪貓,遇到生病的也會送去救治

畢竟老羊比我更年輕,很多人也會擔心,他以後會不會改變主意。我覺得我們跟任何人的關系,就和植物、和一棵樹的關系一樣,它遵循自然規律,總會消失的,都是天定的,聽起來是一個風涼話,但你必須得接受。所以首先要安於自己,守護自己內心。

我覺得我天生就有一種鈍感力。我一直是野蠻生長的小孩,小時候住在外公外婆家,從小沒有人教我應該怎麼樣,功課要做到多好,就像小花小草一樣長大的,小時候是個I人,特別內向,沒有很多的發言表達的欲望,我總是喜歡先觀察。我覺得自己是特別生動的。

年輕的時候我也有年齡焦慮,剛到25歲的時候,我就已經覺得自己好像是中年人了,已經老了。但是到了30歲以後,反而突然放下了,放松了,當時我也把煙戒了。

我可能比較小氣,也不太花錢在臉上,我舍不得在臉上花錢。因為我不相信那些東西有什麼用,做美容項目我也怕疼,到現在,我連耳洞都沒打。





兩人每天都要下樓一起散步或者跑步,老羊說:“我偶爾也會對未來有些小焦慮,就是一閃而過的念頭,但是我也是比較隨性,愛自由的性格,不會規劃很多,我覺得和家人在一起,健健康康的,享受當下,是最重要的。”



我們對未來的生活沒有特別的規劃,沒想過用什麼特別的方式去養老。以前我閨蜜也特別不理解,他們覺得至少要買一些保險。在這方面,我們倆都沒有特別去考慮過,我都是大額存款,沒有理財,總覺得這些事太費心,我看到合約什麼的就會頭疼。好像一天一天就這麼過去了,隨遇而安的。

我覺得10年過得很快,也許我70歲的時候坐在這裡,跟今天的心態也差不多。也許某一天腦袋裡突然有一根筋突然砰一下,想做些什麼,但是現在還不知道。

我也是個特別容易犯錯的人,每次做錯事的時候會有一種特別的快感。我覺得人生中每一面南牆、每一個坑,沒有一個能逃得過,我自己要跳的坑,沒人能阻攔我。所以我年輕的時候從來不聽上一代的建議,我也不會給年輕人什麼建議。

我從來不對什麼事特別向往,或者去拒絕,我好像天生就知道,上天給你什麼,你就享用什麼。這個人生法則是一以貫之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7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辛.香.氏.說] 2024-08-10 23:07
    People like to tell stories. They tell you happy stories when they want you to envy their lives. They tell you sad stories when they want you to help them. But they will not tell you everything about their lives. In fact, you will not be interested if you know their whole stories which are not as good as what they told you. One thing is clear. Be yourself is ideal, but not as easy as we think. You must have all conditions met, especially financially and in good relationships.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