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历史教训:中俄曾三次结盟损失巨大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20多年来,中俄关系从一个高度攀上另一个高度,从一个个旧版的“历史最好时期”攀上一个个新版的“历史最好时期”,体现出空前的“合作无上限”。

这种“无上限”却有一个“界限”,那就是不结盟。


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中国与俄国曾经有过三次结盟。每次结盟,中国的身份都类似于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去巴结一个暴发户,每一次结局都很惨淡,都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样子。

我们接下来看看,那是一段怎样不堪回首的经历。

第一次结盟:甲午战争后的《中俄密约》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国力大衰。

面对新贵日本,俄国有意拉拢李鸿章,李鸿章也希望抱俄国的大腿,以制衡日本。由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结盟行动开始了。

1896年,受俄国邀请 ,李鸿章赴俄祝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私下里,他与俄国首相维特签订了《中俄密约》。俄国表面上承诺与中国联合修建中东铁路,实际上却是借修铁路之名,行侵占整个东北、实施“黄俄计划”之实。

俄国势力如洪水般涌入东北,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通过中东铁路,俄国控制了东北的资源和贸易,获取了巨大利益。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绞杀义和团。东北跟义和团毫不相干,沙俄却单独派兵17万,占领了整个东北。同时,他们还制造惨剧,赶杀居住在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人。

沙俄的独占行动引发了日俄战争,东北成为两强争夺的战场。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造成东北由沙俄独占变为日俄分占,整个东北北部落入沙俄的熊掌。

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登台。1929年,张学良不满苏联人的控制,他的东北军与苏联之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结果造成黑瞎子岛的丢弃。


东北局势随之进一步恶化,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控制了整个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

这次结盟的影响延宕数十年,为日本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隐患,提供了基地。

可以说,这种不平等的结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发展的最起码的决定权。

第二次结盟:抗战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抗战胜利,民国政府希望通过与苏联结盟,获得国际支持,巩固胜利成果。


蒋介石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承诺支持中国,但条件是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独立。

国力虚弱的中国不得不打掉牙和血吞地接受这个事实,从此失去了正北方约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不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对民族尊严的打击。

苏联还在东北驻军,控制了战略资源和交通枢纽,把大量有生资源,拆得动的全部拆走,拆不动的就地毁掉。中国东北的主权进一步沦落。

条约签订后,苏联直接干预中国内政,以东北为基地,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内战,进一步削弱了国民政府的统治能力,使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内战结果,蒋介石政府败退台湾,造成两岸至今分治的局面。

第三次结盟:1949年后的“一边倒”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选择与苏联结盟,对抗美国

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将欧美势力完全排斥在外。
2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