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瑞安航空CEO:若關稅導致波音漲...
12死37傷 司機打盹釀超大車禍...
瑞安航空:若漲價,退了波音考慮...
高速變道引發連環車禍,白車"騎...
大溫特斯拉超速兩倍 連人帶車都罰
"曾經年薪百萬機長跑滴滴謀生"...
大溫兩車相撞嚴重車禍 一老人重傷
"馬部長"上任百日 特斯拉暴跌3...
關稅沖擊下的波音:多架客機遭...
哪吒汽車閃退獅城 中國電動車"...
大溫特斯拉司機突發急病 連撞七車
上海車展2025:智能汽車成焦點,...
華郵:川普視電動車如敝屣 將市...
上海車展變局:智駕刹車、SUV混...
銷量全線暴跌 歐洲人不再買特斯拉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趣話雜談] 特斯拉從“零到1萬”的11個冷知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05

在設計和改造產品的時候,馬斯克很喜歡強調“第一性原則”(也就是不要違反基本物理常識),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的要求。

例如,初期在設計Model S電池包的時候,團隊認為需要8400個電池單元,馬斯克要求減少到7200個單元,以為車內留出更多空間。最誇張的是,團隊最後真的設計出了7200個電池單元的電池包。時任電池環節負責人德魯·巴格裡諾在書中采訪時認為,馬斯克當時只是“憑直覺”提出的要求。




位於加州的特斯拉第一個超級工廠 | Tesla

06

馬斯克希望把制造過程的控制權掌控在自己手裡。設計工廠和工業全流程,對於他來說比設計汽車更有挑戰得多。他說過:“與設計一家工廠所需的腦力勞動相比,設計車的腦力勞動不值一提。”

特斯拉工廠設計裡,馬斯克在書中體現出兩個基本原則:

首先,工程師必須要貼近生產線。既可以包括他們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而且通過將工程師的“隔斷式工位”放在裝配線裡,聽到工人的抱怨聲,也可以給工程師帶去心理壓力。

另外,要讓工程師和設計師們在同一空間裡工作。這也是一種“逆全球化”的設計,在很多全球化公司裡,這兩個團隊甚至可能在不同國家線上協作。


07

2017年,特斯拉內華達的電池工廠墮入“量產地獄”。馬斯克要求工廠每周必須生產5000個電池包,否則連生產成本都無法覆蓋,但生產線設計者認為最多只能達到1800個。

造成產能受限的一大原因,就是馬斯克在前期激進地推進了自動化程度,而不是像傳統流水線那樣,讓工人在每個環節先驗證過後再推進自動化。馬斯克在內華達工廠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在廠房側面專門開了個洞,把很多不需要的自動化設計拆掉並運走。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量產方法論”:先設計,然後質疑並刪除很多流程,最後再推進自動化。


08

關於那台看起來就“來自未來”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它的正確設計過程是這樣的:

從2017年年初開始,馬斯克就開始和他為數不多的親密合作伙伴馮·霍茲豪森一起,研究各種經典汽車產品,但沒有碰撞出真正酷的概念原型。

這個時候,“第一性原則”的思考方式再次發揮了作用,馬斯克的思路從先思考這輛車的外形應該是什麼樣,轉變成了應該由什麼材料設計。這樣,利用在SpaceX公司裡的積累,馬斯克提出“用不銹鋼造皮卡”的點子。

所以,某種程度上,Cybertruck其實是一個材料反推外形的故事。書中寫道:“這讓設計團隊有機會——某種程度也是『被逼無奈』——探索出更多未來主義的、前衛的甚至是乍一看不太和諧的設計想法。”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
    Powered by https://www.westca.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