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死磕歐盟 中國電動車3巨頭拒絕...
被車撞無法工作 BC女子獲賠180萬
「特斯拉告特斯拉」 馬斯克在...
起火 五一假日,中國電動車事故多
特斯拉之後 這車企巨頭也裁員 ...
雷軍宣布今年要交付10萬輛小米...
兩場事故 特斯拉和華為立見高...
突發急症 又一波音安全問題“...
特斯拉空中翻滾重摔落地無人亡...
特斯拉FSD入華倒計時,銷量破局
特斯拉車禍視頻 翻滾燃燒柱沒變形
控737MAX生產缺陷 波音吹哨者...
特斯拉江西車禍 對比華為電車事件
波音又一吹哨者身亡!爆料737...
波音客機逃生梯疑似掉落紐約海邊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北大博士成外賣平台的騎手 發感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陳龍是北大社會學系博雅博士後,為完成博士論文,他加入一家外賣騎手團隊。陳龍在一次系統的大調整中發現,外賣平台在壓縮配送時間上永不滿足,他們總在不斷試探人的極限。那一天,他的所有外賣訂單都超時了。

  

  前幾天不是有一位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系處的副處長,他去跑了一天外賣,12個小時,送了5單,掙了41塊錢,然後說心裡很委屈,也很辛苦。以我的經驗,他只是跑了一天,再跑兩天就習慣了,習慣以後他不會覺得跑5單很辛苦,而是我還能跑,我可以跑30單、40單,甚至會抱怨平台,為什麼不再給我多一點單子?因為你的勞動力極限已經慢慢被撐開了。


  2018年3月初到8月中旬,我加入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送了五個半月的外賣。那個團隊是北京最早出現的騎手團隊之一,當時的站長說過一句話,“咱們團隊稱得上全國單量第一的外賣團隊。如果說全國的外賣團隊看北京,那麼北京的外賣團隊就要看咱們了。”

  我們每天9點在中關村廣場集合,9點半開晨會,10點開始等單子。我第一天才跑了9單,當時費用還高點,送一單8塊錢,我掙了72塊。後來極限撐開了,我最多一天送了24單,那個時候甚至還想平台怎麼不多派兩單。我一般跑到下午3點就不跑了,因為電動車沒電了,就會開始找騎手做一些訪談。大部分外賣員會備兩塊電池,一直跑到晚上八九點,平均每天能跑三四十單。

  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我是北大的博士,不願意搭理我,對我的身份會有疑心,覺得我不擔心生計問題。後來知道了,就很多人願意跟我聊天。他們覺得你是博士嘛,會來問我,將來幹哪行哪行怎麼樣。

  我的論文寫的就是數字治理下的勞動秩序。勞動社會學的一個核心議題就是想知道勞動秩序,全國這麼多城市,幾十萬的騎手,同時間在各地走街串巷,表面上看著很亂,但是他們背後有一個秩序。這個秩序在哪?你就會想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種井然有序成為可能。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想到用“算法”這個詞,用的是“數字治理”。因為我在送外賣的過程中意識到,平台在不停地收集數據。通過智能手機和上面安裝的配送軟件,平台可以不斷地追蹤騎手的軌跡。到了室內,GPS信號一般會比較弱,但沒多久平台就能通過商家的Wi-Fi網絡、室內定位基站等等去收集記錄騎手的數據,包括騎手的運動狀態,到達商家的時間、停留的時長,消費者住址樓層、等待消費者取餐的時長等等。

  我後來跟外賣平台的技術員接觸過,他們告訴我不光是騎手身上的數據,商家的數據,包括每天訂單的多少、重量、內容物,還有消費者的偏好,這些他們都可以知道。比如騎手送餐晚了,有消費者就會直接給一個差評,有些消費者可能連續幾次都不會給差評。平台就會開始測算,給你一個預計送達的時間,對於好說話的消費者那可能時間多少都沒關系,對於比較計較的人,平台可能就會故意地在送餐時間上多放點水,本來30分鍾可以送達,平台給的時間是35分鍾。

  我們有一個說法叫“投喂”,所有的數據、每個人的習慣都可以讓系統去學習和吸收。平台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再用數據去給你規劃怎麼取餐、送餐,怎麼給每個訂單定價。我最後寫的其實也是這一點,這樣龐大復雜的勞動秩序之所以成為可能,是有這樣一套數據支撐的系統,是把所有一切可以納入的,都納入到了可以計算的程度,是一種高度的控制和精准的預測。

  

  “自發游戲”

  我送外賣那段時間,大部分時候也會抱怨一個事情,就是時間,特別是中午高峰期時段,單子真的特別多,也催得緊。這個時候你心裡多少都會有點慌,因為你會來不及,通常也是這個時候最容易出事故。

  我記得3月的時候,北京天還挺冷。當時我還沒開始跑,處於觀察狀態,有一個騎手帶著我跑,我們倆跑相同的距離,一樣的時間,一起進了企業的電梯,他擱那兒喘氣,汗珠子就從額頭上往下冒。我就在想我跟他一塊跑的,確實身上發了點熱,但不至於到大冒汗這個程度。我就說你是不是累了?他說不是,我是心裡面發慌。

  外賣平台上最早送一單要一個小時,後來大家都在搶,誰能突破30分鍾大關,最後他們現在能達到28分鍾。壓縮了那麼多時間,一方面是技術上有更新,但這畢竟是很少的,因為計算機運算能力很強,它節省也就是幾秒鍾。於是你看到大部分節省下來的幾十分鍾時間,是靠騎手。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2018年6月,系統做了一個很大的調整,就是為了提升時間。那天我所有訂單都遲到了。

  那次平台出現了一個“顧客期望到達時間”,原本這個訂單的配送時間是45分鍾,系統給你改成顧客期望你40分鍾送到,但顧客那兒顯示的不是40分鍾,假如我42分鍾送到,顧客看到的是我還沒有超時。到底有沒有超過,是由系統來判定,而這個判定標准是什麼?沒人知道。有些人超了兩分鍾判定他沒超時,有些又判定超時了。

  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平台做的一次實驗,測試你是不是還能跑得更快。那天大量騎手超時了,在群裡大家反應就很激烈,直接開始罵人了,因為這個實驗的代價和後果是騎手買單的。一旦超時,這單掙不上也就算了,還可能扣你個幾十塊錢,甚至停號。一停號就是半天或者一天不能跑,把你拉去做線下培訓。

  我之前做問卷調查,一個騎手在北京生活,一天睜眼就是100塊錢的支出,包括房租、各種生活開銷。所以可想而知,一個處罰,甚至停半天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也就是那次給我一個很大的刺激,我發現平台在想盡辦法壓縮配送時間,他們在不斷試探人的極限。

  在這個過程中,騎手也會反抗。我後來研究,他們是不是真的具有自主性,是不是真的很自由?因為那時候都說送外賣很自由,上下班時間自由,不想幹就不幹了,好像角色權利很大。但做完調查,我發現這種反抗,其實力量很微弱。數據會對你的自主性造成擠壓。

  平台有自己的一套游戲規則去管理騎手,比如龐大的數據庫,還有用游戲等級給騎手劃分標准,從青銅、白銀、黃金到星耀騎手,鼓勵騎手多接單,一級一級往上升。騎手也有“自發游戲”。

  我記得當時我們去人大知行公寓樓送外賣,人大只允許騎手從校園北門進去,所以系統給你計算送餐時間的時候,會以北門作為測算依據,導航也會讓你從北門進。北門到知行公寓的騎行距離大概是800多米,要花4分鍾時間。但後面就有人發現,知行公寓旁邊有一個側門,電動車開不進去,但人下來走兩步就進去了,很方便,步行時間不超過半分鍾。所以很多騎手就會改變路徑,提前完成知行公寓的送餐任務,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跑其他訂單。

  這相當於是系統中的一個漏洞,騎手也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按照自己的決策和想法去做我要做的事情。但很多人都這麼做了以後,平台也發現了,它就會給你壓縮時間,堵上這個“漏洞”。騎手找近路節省的時間原本是可以用來休息或者跑更多訂單的,但由於系統敏銳的“數據控制”,它能很快根據騎手的軌跡更新路線,最後可能就導致原先的30分鍾變成25分鍾。


  平台推著騎手去找捷徑,找到了之後,我按你的新捷徑來設計標准。騎手的自主性實際上最終還是可能會被壓縮到非常小的一個范圍。

  你會發現技術的進步好像並沒有讓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遠趕不上甲方的需求的,當你完成了現在的任務量,永遠會有不斷湧現的新需求。它在不斷地把人陷入內卷的道路當中。

  我們為什麼會對時間這麼苛刻?是一開始就這樣嗎?還是我們被平台建構了這樣的想法?我覺得我們需要反思。

  而且這個過程當中也涉及到人的極限的拓展,你說時間還能降嗎,可能也還能再降一降。我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一個概念叫“超級流動”,想說的是外賣騎手跑得越來越快,這個流動的背後是有原因的,就是資本增值的一個需求。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在生產當中投入的時間越多,在流通環節投入時間越少,資本增值就越大。從這個角度講,平台只能是希望流通過程越短越好,最好是菜剛做出來就能馬上送給你,恨不得你在家嘗到的跟你在飯店嘗到的是一樣的體驗,你就願意花很高價錢買它對吧?所以這本質上是符合資本積累的邏輯的,最終的趨向就是他們會越跑越快。

  

  隱身的平台

  外賣行業裡有一個控制權重新分配的問題。管理一般是三方面,第一就是指導工作,員工按照老板的指導去做。第二是要評估員工工作當中的表現,第三是根據評估,決定給員工獎勵還是懲罰。放以前的話,這三項工作都是老板決定的。


  而現在呢,你會發現boss都不管了。誰來指導?平台給騎手開單,平台根據導航告訴他們先送哪個,再送哪個。消費者決定給差評還是好評。最後的獎懲又是平台根據消費者的評估來決定。你會發現這個“老板”找不著,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系統在負責第一項和第三項工作,第二項交給了消費者。

  控制權一分配,相應的矛盾就跟著被牽引到了其他地方。技術遮蔽了對應的勞資關系,騎手即便有不滿,也不知道找誰發泄,甚至有可能發泄錯了地方。我當時就發現很多騎手是在真情實感地罵手機系統,覺得問題都是這個傻X系統造成的。還有一點,外賣企業的架構是一層一層往下加的,有區域經理、加盟商、站長等等,老板到底是誰,騎手已經找不著了。他們只能對著系統發泄。

  而在消費者角度,他們並不了解背後的獎懲規則,這套規則是嚴重失衡的。我送外賣的時候,一個好評能加兩塊錢,一個差評扣10塊,投訴扣200塊,處罰的力度遠遠大於獎勵的力度。所有人都害怕被處罰。有時候消費者給一個差評,騎手跑一單才8塊,最後還倒欠兩塊,那可能“噌”地一下,騎手情緒就上來了。

  更可笑的一件事是,當消費者和騎手產生矛盾後,平台反而成為了一個仲裁者。它負責判斷誰對誰錯,而這原本應該是平台或者說資本該負的責任。

  你看平台發的一些報告,尤其像美團說疫情期間,騎手的數量不降反升,看著好像一切都很好。但這個行業到底好不好,你要看它的流動率高不高。如果流動率很高,說明它留不住人,那說明它本身還是有問題的。

  我當時的訪談對象基本都已經不在這個行業了。我論文裡的主人公是甘肅人,原本想在家開小飯館,也沒幹起來,欠了很多債,他就到北京來送外賣。他住的就是城中村,騎手都會聚集在類似的地方,1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要住三四個人,條件也不好,他來北京兩個月沒有洗過澡。

  他幹了一年多,每天可能就送三四十單。除了他自己的吃穿用度什麼的,能攢下來一半錢就不錯了,還挺累的。2019年他就回甘肅了,在老家賣房子。

  去年跟朋友吃飯,我還碰到了論文裡另一個比較重要的主人公。當時我們在坐電梯,他拿著手機進來了,我們都戴著口罩,但我們互相看了一眼就認出對方了,也沒說話,直接就抱在了一塊。抱完了以後我才問他,你還在幹這個?就這樣聊了兩句。他還要趕著送餐。他是少數還在幹外賣的。

  

  我對女騎手也感興趣,她們在這個群體占了8%左右的比例,但好像關於她們的報道很少。我最早觀察女騎手發現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就是年紀比較大的,四五十歲。第二種從外貌上看比較男性化,很多理了個平頭。第三種是小媳婦類型,一般是跟她老公一塊幹。

  這個行業是男性主導的,女性進入的話多少有點不容易,所以她們在策略上要往男性這個方向靠,要拋棄掉一些女性化的特征。有男騎手就會挺鄙夷地說,那已經不算女的了。

  但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是,到了冬天,大家都裹得嚴嚴實實的,藍的黃的騎手制服,你看不出性別。但女騎手都會裹一條圍巾,紅的、黃的,很鮮艷的。我覺得這也是她們主動要的,去標識出她們女性的身份。

  跟2018年比的話,我覺得騎手的處境可能是更糟糕了。你想2018年送一單的價格是8塊,現在下跌到5塊。他們要保證收入不下跌,只能不斷地內卷,付出更長的工作時間,壓縮每一單的配送時間,送更多的訂單。

  2018年我覺得換工作可能是一種反抗方式,但我現在已經不這麼認為了,因為大家都在做平台,都是零工經濟,你自以為走出一個牢籠,實際可能是進入一個新的牢籠。但沒辦法,因為很多騎手自身的條件就決定了,他不可能在勞動力市場上占據主導權。

  (改變)很難。除非是平台想改變,或者是政府出台相關的政策,不然的話沒有辦法。所以我覺得北京勞動關系處的副處長去體驗送外賣是有必要的。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楠木 2021-05-07 18:01
    這就是我移民的原因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75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43 秒
    Powered by https://www.westca.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