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男子將私家車改成警車,與電動...
大理一幼童躺街上被快遞貨車碾...
19歲打工妹被撞飛山谷斷頸亡 ...
"又大又美"法案過關 贏家輸家...
"大又美"大贏家 富豪,化石燃料...
中國電動車自相殘殺 "這些車企...
發動機故障 加國日產召回近4萬輛
卡拉格悼念若塔:與他的妻子魯...
瘋了 男子在行駛BC渡輪上開特斯拉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車禍喪生 年...
新婚2周 足球明星裘達車禍亡 ...
離奇!達美波音737降落才知"機...
德媒:中國電動車泡沫即將破裂 ...
川馬翻臉特斯拉遭殃 美媒"一句...
從受害者到幸存者 "英菲尼迪車...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從擦鞋童到總統,盧拉的金磚"逆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發布“經濟主權宣言”

在2023年第三次宣誓就任巴西總統時,盧拉面對的是一個與13年前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巴西。新冠疫情重創經濟,通脹再次抬頭,貧富差距擴大,公共債務居歷史高位,去工業化趨勢加劇。更棘手的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已與20年前大不相同——俄烏沖突、全球供應鏈重組,金磚國家機制也面臨新的挑戰。但盧拉看到了新的機遇:金磚機制擴員,全球南方國家團結意識增強,巴西有望在這一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為什麼所有國家都要用美元結算?為什麼不能是人民幣(專題)或其他貨幣?”2023年4月,盧拉在訪問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時發出了這一個振聾發聵的提問。隨行的一名巴西記者描述道:“當盧拉說出這些話時,會場安靜得能聽見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隨後掌聲持續了整整一分鍾。”




·2023年4月12日,盧拉(右)抵達上海,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次訪問,盧拉帶來了240人的龐大商業代表團,創下巴西總統出訪隨行商界人士數量的紀錄。在華為(專題)上海研究所,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對5G技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不斷詢問這些技術如何應用於巴西的“再工業化”計劃。“再工業化”是盧拉這次上任總統以來頻繁提到的一個關鍵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國際經濟發展大勢和內部經濟社會環境變化等影響,巴西經濟顯現去工業化傾向,服務業、金融業占比提升,目前服務業產值約占經濟總量的七成。但這並未給巴西帶來預想中的長期繁榮,特別是受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巴西經濟大起大落,接踵而來的通脹、失業、貧困、治安等問題持續困擾巴西社會。因此,芯片、汽車等高端制造業成為盧拉重點關注的方向。


這次訪華,中巴簽署了20多項協議,包括允許比亞迪接管巴西巴伊亞州福特工廠的協議——這座年產30萬輛汽車的工廠於2021年停產,象征著美國資本撤離後巴西工業的困境。2023年10月,比亞迪在巴伊亞州的生產基地綜合體項目舉行奠基儀式,盧拉專門致電表示祝賀。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中巴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盧拉的經濟顧問透露:“總統親自參與了這項談判的每個細節,他稱之為‘經濟主權宣言’。”

2024年1月,盧拉在巴西利亞宣布啟動“巴西新工業”計劃,目標是扭轉持續數十年的去工業化趨勢。“我們需要解決導致巴西總是接近卻永遠成不了發達國家的問題。”盧拉在演講中說道。這項十年計劃聚焦六大領域:數字化農業、健康產業、可持續基礎設施、行業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和國防技術,預計總投資3000億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1.32元人民幣)。一位參與制定該計劃的經濟學家回憶:“盧拉在內部會議上說,‘我們不能只做中國的大豆供應商和鐵礦石倉庫,巴西必須有自己的高科技產業’。他特別強調要借鑒中國在新能源車、光伏等領域的經驗。”這一思路直接反映在盧拉2025年5月的第六次訪華行程中——他專門考察了廣汽集團、運達科技、遠景能源等中國企業,推動它們在巴西投資建廠,並承諾提供技術轉讓和工人培訓。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
    Powered by https://www.westca.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