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特斯拉正式進軍印度 分析師:首...
《以法之名》中,屢屢違紀的洪...
《紅色沙漠》重映:工業文明下...
中國工程師住特斯拉 3年省10萬元
讓特斯拉直接損失1.7億 張女...
投資者敦促特斯拉收購Unplugge...
摩托車撞汽車 BC渡輪碼頭嚴重受阻
致命車禍 汽車沖出大溫這條上山路
南加10號高速致命車禍!大卡車...
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二審敗訴...
美宣布印航空難初步調查結果:...
美B-1B槍騎兵轟炸機大躍進 成...
復制電動車成功模式?美中太空...
在夏日,紀念一位普通的宿舍管理員
轟動 大溫全新天車要上路民眾圍觀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啥意思?中國官媒突然曝光"鎮國神器"核心數據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官媒首次亮出“鎮國神器”第一代洲際導彈核心數據的短視頻,連日來引起關注。

這段短視頻央視一個自稱年輕化、趣味強的軍事科普類短視頻欄目“威虎堂”於6月2日發布,雖然時長僅18秒,但信息量不小。

視頻披露了中國研制的第一代洲際戰略導彈——東風-5的參數: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高達183噸,采用二級液態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1萬2000公裡,命中的精度是500米,可攜帶一枚威力為300萬噸至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


東風-5是東風系列導彈的成員之一。這個系列是中國研制的系列近程、中程和洲際導彈,其他成員包括東風-1、東風-2、東風-3、東風-4、東風-11、東風-15、東風-15B、東風-21、東風-21C、東風-21D、東風-31、東風-31A及東風-41等。

東風-1是中國根據蘇聯P-2導彈仿制的近程地地導彈,1958年4月開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試射成功。東風-2是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戰術導彈,1964年6月29日試射成功。東風-3是中國第一代中程地地戰略導彈,1966年12月26日試射成功。東風-4是中國第一代遠程地地戰略導彈,1970年1月30日試射成功。





東風-5研制歷時15年

東風-5則是中國研制的第一代洲際地地戰略導彈,1980年5月18日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它的研制歷程得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洲際導彈憑借其超遠程的核打擊能力,成為各個大國軍事政治博弈中最有分量的籌碼。

根據公開資料,1965年3月,中國決定研制洲際導彈,並將它命名為東風-5。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主持制定的《地地導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在1965年到1972年,研制中近程彈道導彈、中程導彈、中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即中國軍工史上的“八年四彈規劃”。錢學森是中國“兩彈一星”(原子彈、氫氣彈、人造衛星)元勳、航天科學泰斗。





1977年9月,中國集中力量展開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星的研制、試驗工作。其中,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任務被列在首位。

1978年12月,國防科委組織制定洲際地地導彈研制、試驗靶場、工程測繪、陸上測繪、陸海通信、氣象水文、航空保障,以及測量船基地建設、遠洋測量船隊、護航艦隊等方面的工作計劃。

1980年1月,洲際地地導彈的研制和試驗准備工作取得很大進展,陸地首區具備發射試驗條件,海上落區已選定。同年5月18日,中國首枚洲際導彈東風-5在酒泉試驗基地發射場,拔地而起後從天而降,全程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隔年,東風-5正式入役,並在1984年10月1日中國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

洲際導彈從無到有的跨越

客觀地說,東風-5實現了中國洲際導彈從無到有的跨越,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進行洲際導彈全程試驗並獲得成功的國家,並且打破超級大國對洲際戰略核武器的長期壟斷,賦予中國全球核反擊能力,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如今,東風-5已經服役44年,官媒為何會在此時公開它的核心參數?


根據國際軍事觀察家的普遍認知,按照慣例,官方公開某型武器的核心參數,一般表明該武器已不再處於現役主力裝備序列。

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官方此時對東風-5罕見揭秘,離不開當下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

中國軍事專家杜文龍在視頻中分析,央視在關鍵敏感時刻發布東風-5的核心數據,說明了在全球動亂加劇的狀態下,中國的戰國神器對保衛國家安全能起到重要作用。

杜文龍指出,當前戰略壓力不斷提高,大國在熱點地區的軍事介入明顯強化,全球不安定水平達到較高的狀態,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國進行各種軍事前沿部署。在這樣動蕩的背景下,中國必須對外說明自己的戰略能力與態度,凸顯它有能力與決心維護國家主權與國家安全。



中國公布核心參數劍指美國

一些網民則認為,官媒這時公布東風-5參數劍指美國的意味甚濃。他們的依據是,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5月3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裡拉對話上,圍繞台灣、南中國海和巴拿馬運河等問題指責中國對區域安全穩定構成“威脅”,施加“惡意影響”。他還稱,美國並不尋求戰爭,或支配、扼殺、圍堵或挑釁中國,但如果威嚇手段無效,美國做好准備“戰斗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話音剛落,央視隨即公開東風-5參數,在一些人看來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

首先,1萬2000公裡的射程足以覆蓋美國本土,這是對美國的直接戰略威懾。

中華軍事網發布的評論也說,雖然東風-5的打擊精度與高精尖武器相比存在較大誤差,但對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來說並不重要,因為核彈頭爆炸產生的殺傷半徑可以覆蓋方圓幾十公裡,毀傷性極強。

而東風-5攜帶的彈頭當量,是美國二戰時期在廣島投下的1.5萬噸“小男孩”核彈、在長崎投下的2萬噸“胖子”核彈的兩三百倍,足以摧毀一座大型城市,毀傷能力更恐怖。在這種巨大威力面前,打擊精度顯得不是那麼重要,突防成功更為關鍵。

再者,中國第一代洲際導彈東風-5早在數十年前就已達到上述能力,那麼可以想象之後發展出的新一代核力量,必然具備更強的戰略威懾力。





東風技術迭代

近些年來,東風系列導彈質量確實不斷改進,新的成員也持續增加,它們的射程更遠、打擊精度更高、載荷更大、突防能力更強。在2019年10月1日中國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中國自主研發的東風-41、東風-31AG、東風-5B洲際導彈,以及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東風-26核常兼備中遠程導彈集體亮相。

這標志著中國戰略打擊體系更趨完善,開始成為可與美俄比肩的世界核大國,甚至出現後來居上的態勢。

例如,東風-41洲際導彈除了可以搭載多個分導彈頭,射程覆蓋全球任意地點,更具備優良的機動發射能力,能在對手施行第一波核打擊後生存並迅速反擊。

洲際戰略導彈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官方向來嚴加保密,外界一般難以掌握詳細的裝備型號、性能參數等信息。可如今官媒亮出東風-5的核心數據,因此引發外界對於更先進的新型導彈或已形成戰斗力的猜想。

可以預見,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必將持續投入核武建設提升自身核威懾,與其他國家的核武競爭也將繼續。但現實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承受核戰爭的後果,而要避免核戰爭風險,始終須要各國增進互信凝聚共識。
1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麥.甲.農.止] 2025-06-07 05:32
    綠蛙和一眾幹爹後媽們心裡拔涼拔涼滴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5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3 秒
    Powered by https://www.westca.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