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特斯拉正式進軍印度 分析師:首...
《以法之名》中,屢屢違紀的洪...
《紅色沙漠》重映:工業文明下...
中國工程師住特斯拉 3年省10萬元
讓特斯拉直接損失1.7億 張女...
投資者敦促特斯拉收購Unplugge...
摩托車撞汽車 BC渡輪碼頭嚴重受阻
致命車禍 汽車沖出大溫這條上山路
南加10號高速致命車禍!大卡車...
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二審敗訴...
美宣布印航空難初步調查結果:...
美B-1B槍騎兵轟炸機大躍進 成...
復制電動車成功模式?美中太空...
在夏日,紀念一位普通的宿舍管理員
轟動 大溫全新天車要上路民眾圍觀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獨立新聞已無立足之地":澳門記者采訪首次被警方帶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而新任官員更直接避見傳媒。據《論盡》整理,新一屆政府上任五個月,近八成有特首或司長出席的活動沒有通知傳媒采訪,最後僅發新聞稿告知。

徐婷婷強調,連一向被視為官方喉舌的澳廣視和《澳門日報》都無法跟訪。

“其實(政府)對其他媒體的強制還有很多,比如現場哪些媒體可以發問、他們要問什麼問題,哪些記者可以去、不可以去,其實後面都有一系列很細致的操作。”


徐婷婷無法證實,“(現在)究竟是特區政府自己直接打電話,或是透過中聯辦的網絡去做呢?”但她覺得,新聞的發布機制和做法慢慢“跟大陸一體化”。

BBC中文就上述事件和觀點向澳門新聞局及立法會尋求回應,截止發稿尚未收到答復。



2019年後,“維護國家安全”成為中央指派特區的首要任務。

澳門記者的黃金時期

但澳門媒體生態並非一直如此,每個記者都有自己的黃金時期,也有嗅到變化的瞬間。

甄慶悅在《澳門日報》供職16年,先後擔任體育及政治組記者,後在2016年離職。他憶述,澳門主權移交初期,官方與媒體的關系“相當不錯”,“官員也好、司長也好,出席活動場合都會跟記者有說有笑。”


在他看來,新聞環境第一個大變化,是在2006年歐文龍“世紀貪污案”之後。2006年,時任運輸工務司長歐文龍被揭土地貪腐濫權,後被判刑29年。當時政府的公信力受創,甄慶悅感覺到官員態度變得保守,“說話會變謹慎了、會想多一層”。

但對記者來說,做新聞的黃金時期才剛剛開始。

2008年,六張賭牌投入營運,社會高速發展,土地建設、房屋、保育議題湧現,同行之間競爭激烈。甄慶悅說,大家斗的都是新聞質素,“每天開采訪會(編輯)都是罵人的,為什麼我們的報導輸給別人?為什麼別人能找到獨家新聞?”


余偉英也在這些年頭入行。2009年,政府換屆,崔世安上任。余偉英進了一間較敢言的本地報章實習、工作,一做就是16年。初入行,他主要報導社團活動,但後來結識了《論盡》創辦人之一、《華僑報》記者吳小毅,學懂跟蹤議題,從法案中找出細節。



2014年5月25日,澳門爆發“反離補運動”。

2014年5月25日,澳門爆發“反離補運動”,抗議時任特首崔世安向立法會提交草案,建議保障特首離任可獲高額補償、免受刑事起訴等。

事實上,草案早於2013年已獲“一般性”通過,只要翌年二次通過就會落實。余偉英說,在那期間,吳小毅、自己,還有一些行家已經持續追蹤議題,“不斷找人講”,嘗試令更多市民關注。

最後透過媒體間的合作、民間團體支撐,間接促成一場兩萬人游行,七千人包圍立法會,迫使崔世安宣布撤回。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29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
    Powered by https://www.westca.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