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航班起飛後故障返航 大批華人...
加拿大被曝也要對中國電動車提...
難怪波音常出事!中國供應商做...
被逼"半價甩賣"燃油車BBA時間不多
梅西隧道致命車禍 喪生的車手是他
又是波音!南航飛廣州1小時後返航
波音飛機內部文件再爆隱憂!737...
上海市人工智慧大會 特斯拉微...
特斯拉與華為的決戰時刻,終於來了
波音事故346死,家屬要求破紀錄...
乘飛機出行還安全嗎?航空安全...
應罰240億!波音被指犯下"美國...
"吹哨人會遭報復" 波音CEO承認了!
大溫這裡大堵車 網友實拍車禍現場
波音"新吹哨者"爆料!指示員工...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移民國外的最大損失 格局遙遙落後(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講述一些親身經歷之前,我先解釋一下題目裡的“最大”二字緣何要加上一對兒引號——



一方面,雖然我已移民多年、但是國內各方朋友自我移民以來一路相伴的同情、憐憫、安慰卻是經久不衰(最近的一次就在上個禮拜…)。對此,我雖然一直有些“不懂裝懂”,但每次所報以的衷心感恩卻是一片真摯。


按照各位朋友的解讀與分析,我由於移民而“已經”、“正在”、以及“將要”遭受的各種損失不僅罄竹難書,而且一樁樁、一件件都大到不可小覷。

於是,在各種“已經”和“將至”的損失已然呈現出百舸爭流、高手如雲的局面之下,就這樣輕率地把格局落後定義為“損失”的天花板,讓我確實有一種“是否對人生過於美化?”的惶恐……



另一方面,從我移民之前至今,大概十年左右的時間,“格局”一詞不但儼然成為大到中文網絡世界、小到我的朋友圈裡,最具有高度和逼格的詞匯;而且又神奇地有著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的“通吃”效果——

從霸道總裁、成功人士,到剛畢業但還沒工作大學生、中年失業的中年人生大師,似乎誰都對這個詞駕輕就熟、掛在嘴邊。



我想,既然格局一詞在中文世界已經有著如此廣泛的受眾,而且“人生最大差距在於格局”之類已經成為格言、“格局小了”已經成為最流行的警示語,我把自己“格局”方面的落後定義為“最大”損失,想必也不會太過離譜。

就這麼著吧!

一番“解釋+背景”敘事之後,就說說我移民之後、在一些老朋友面前“格局被碾壓”的諸多經歷中、那些尚且“可與人言”的一小部分吧。



一、“必有一戰”的“大國博弈”思維

我剛移民的前兩年,除了開啟了自己從此“被同情、憐憫與安慰”的生涯之外,有一個我沒想到的現象就是,有幾位朋友幾乎要與我“割袍斷義了。



我印象很深的,是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天,我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裡,收到了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的私信。

之所以說是“神交已久“,是因為未曾謀面的我們、相識於很多年前大家“玩論壇”的年代——我們在一個文學論壇裡相識,又在論壇逐漸消失(或者“被消失”)的潮流到來之前由於留下了新的聯系方式、所以多年以來總還是通過文章後面的“點贊”或者“評論”,而保持著綿延不絕的音訊。

他給我的私信“大意”如下——

“得知凱凱兄弟已經移民加國,考慮到我們與西方未來必有一戰,若到屆時再以仇敵相向,倒不如今日就互道珍重、說聲再見。”

我看到這條短信當時就懵了,怎麼都沒明白為何“必有一戰”?

以及——“這究竟跟我們有個毛關系?”



於是我趕緊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內疚感”進行私信互動,得到的答復之“要義”簡言之為如下的兩條——

首先,在“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每個人都要有“大國博弈”的思維。

其次,每個人的命運語未來,都應該融入到“家國情懷”的宏大敘事當中。



總之,我雖然已經忘記我們在後來是否已經完全恩斷義絕,但是他當時回復的思路與決絕,確實讓我自卑和慚愧了很久。

因為我的“格局”在他面前實在是“慘不忍睹”——



首先,我就看不到世界局勢風雲變幻之中未來“必有一戰”的大趨勢。

其次,最扎心的是——我就只想著自己的小感情、小交情、小日子、小思維,就永遠想不到象他一樣把自己這個“個體”融入到更高層面的家國情懷與宏大敘事當中。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的第二條,雖然被冠以“其次”,但卻是我所有這些經歷裡、所展現出來的一個“通病”——

“一種沒高度、沒格局、沒視野的狹隘、短視、淺薄。”

說明一下——這個“通病”,在後面的故事裡全都存在、就不再每次重復贅述了。

二、“GDP”裡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移民幾年裡,我在朋友圈和很多社媒平台上“特別跟不上形勢”的一個故事就是——我總是對GDP(特別是GDP總量)沒有太大的“感覺”。

有一個特別有代表性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和一位去了南方的老朋友之間。



有一天,我剛在公交車上回復了這位朋友的朋友圈,然後我倆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互動了起來。

“你為啥要去加拿大,而不來深圳或者廣州?”他問我。

“我……”我想說的是“我也不知道為啥沒去深圳和廣東”,因為——抱歉,我沒思考過這個問題……

“你知不知道加拿大的GDP總量還不如一個廣東省,我看不出你去這樣的國家有什麼前途?”他說。

好在我已經被國內的朋友們拿“加拿大的GDP很小”翻來覆去地碾壓過許多次、在這個問題上早就“放棄抵抗了”,所以直接回復——

“你說得對!”





插播一句——

我在“GDP總量”這件事上,一直覺得自己很不開竅——因為在整個社會都在拿"GDP總量”和“世界第二”說事兒的時代裡,我對這個問題一直很“遲鈍”很“不開竅”。

因為,我的格局之落後、並不足以把大家掛在嘴邊的“GDP”跟我自己之間建立起來比較直接的關系。

特別是,退一步說——我特別奇怪大家為何能夠整齊劃一地“只談GDP總量而不談人均GDP”?

這種高科技的群體型“發乎於情而止呼於理”,讓我一直覺得自己在格局和思維上的“掉隊”,不是一般的嚴重,不是一般的讓我為自己感到尷尬……



而我這位朋友很出色的地方就在於,早已看穿了我那些淺顯的認知、以及我那個和加拿大的GDP總量一樣“LOW”的格局,於是在我“放棄抵抗”之後、繼續“宜將剩勇追窮寇”了一把——

這其實也是我為何在由於“加拿大GDP總量”而被國內朋友碾壓的無數次故事中,會選擇講述這個故事。

“我知道,你可能經常聽到‘中國人均GDP’並不領先的說法。”他乘勝追擊地繼續了我們的話題。

“這個也是我一直沒搞明白的地方。”我繼續著“心服口服”的態度。

“其實,人均GDP沒有什麼用。因為‘人均’這種東西,頂多能反映點個人生活、小日子之類的概念,這在國家實力對話與博弈的層面,根本沒啥用!”他接著說。

“噢……”其實他說到這裡,我已經開始自慚形穢了——

因為他說的“人生活、小日子”,我覺得應該“很有用”……



“真到了國家整體實力的博弈與對比層面,還是要看能形成多大的合力!決定這方面的天花板嗎,還是要看GDP的總量!”

“對,……你說的我好象懂了……”

“你聽說過有句話叫做‘集中力量辦大事’吧?人均GDP再多,集中起來的總量不夠大,也是沒用的!”

“對,你這樣一說我就覺得很清晰了!”

我對他的高論表示不僅“繳械投降”,而且擺出來一副“不從寬、也要坦白”的主動認罪態度。





接著,我一邊看著窗外的那些松樹林子,一邊隔幾分鍾用“嗯”、“對”、“確實!”來應答著他在微信裡對我關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頓科普……

當然,我看的是樹林子,內心是慚愧與自卑——至於原因嗎,當然自己的格局又被“降維式”碾壓了。

三、“醬油”帶來的“被”科普

大家也許還記得,有一段時間,某個醬油品牌成了網絡熱議的一個“小話題”——

具體來說,就是網友們發現,這個醬油出口到國外的包裝,都寫明了各種成分,而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包裝上,沒有這個標簽。

(當然,我也很好奇——這怎麼也會成為熱點?哪個出口產品不這樣?難道就我一個人曾經活在“出口 VS 內銷”的雙軌模式裡?)

於是,有一個周末,某個“校友群“裡議論起這件事的時候,大家讓我發一個加拿大買到的醬油圖片。

正好,那天下午我去買各種食品,就拿起某個店裡的一瓶醬油拍了一張照片。



(加拿大商場裡中國醬油的示意圖)

結果這張照片,一下子讓整個校友群都立刻“嗨”了!

“嗨”的原因,當然不是醬油的包裝確實和國內銷售的不同(多了關於營養成分的標簽),而是——

我手裡當時有幾個硬幣!



沒想到的是,這幾個硬幣一下成了校友群裡多年以來的“頂流”!

因為,整個校友群都因為這幾個硬幣炸了——

“加拿大這麼落後,居然出門還帶現金?!”

“你們沒有移動支付、在線支付嗎?”

“加拿大連銀行卡信用卡都沒有嗎?”






插播一句——這種類似的“邏輯欠費”情況,我遇到過很多(並且越來越多……),類似的案例還有——

我一說——“我在加拿大開車用導航的時候,要看著地圖。”

立刻就有群聊裡的一堆人特別“嗨”地問我——

“加拿大的導航太落後了,居然沒有語音?”

每次我都很好奇——我有提過“加拿大的導航沒有語音嗎?”



好在我遇到這類”邏輯奇葩“的情況太多了,於是我連一丁點兒去解釋“加拿大同時也有各種卡、各種移動支付、在線支付”的興趣都沒有——

那樣,會弄得好象“加拿大很在乎這個”、或者“我很在乎加拿大有沒有這個”一樣。

於是,我就在校友們的一片“驚呼”和“重大發現”面前,熟練地保持沉默……



但是,沉默並不能擋住其他人不@我啊,於是我的微信裡就不斷收到提醒——

“凱子,你了解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嗎?”

“你一定還不知道中國人現在出門買東西都不用帶錢包了吧?”

於是,整個校友圈對我進行了一場苦口婆心、誨人不倦的,關於中國高鐵、移動支付等等“新四大發明”的一頓“科普”……



等過了很久、在“科普”大概風平浪靜之後,我又被一位校友@,他終於把話題拉回了原來的“醬油”,說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

“我知道咱們今天本來說的這個XX的事兒,事關的是食品安全,可是食品安全這種事,只要國家強大了,很快就不是個問題了!”

我說——“對對對,確實!”

我這句話可不是奉承或者敷衍——與很多年前常年的“熱議”相比,現在還有幾個人談論“食品安全”?



然後,我就沒有繼續多說。

沒有繼續多說的原因,當然又是——校友們的發言,讓我自己又開始自卑和慚愧。

因為我一直把“食品安全”問題看得很重,甚至也是讓我考慮移民的一些“小原因”之一。

可是這些校友們關注的“新四大發明”,一個個都比我關注的醬油、吃喝這些事情“高大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你說我能不慚愧嗎?

那天,我自責和慚愧了很久——我的格局,怎麼就只會關注這些吃喝拉撒、而且“國家一強大、就自然會解決”的小事呢?



四、“下輩子”裡“最遠的距離”

這件事之所以最後才寫,是因為這是今天講述的幾件故事裡,最讓我自卑和慚愧的事情——

“當時,我簡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那是2018年我回國探親期間的故事。

當時,一個夏夜,我和一位畢業於中國頂級學府的某位老朋友在“路邊擼串”。

酒至半酣、暢談人生。

難免又提到移民……

於是,我在心神漂移之間,思緒亂飛地說了一句話——

“去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切重新開始,感覺就象是又重新活了一輩子。”

“是啊,新地方,從零開始……”老友隨口附和道。

“再回到中國、回到洛陽,就好象回到了自己的‘上輩子‘……”

我抽了一口在我不喝酒時平時並不沾的香煙,看著遠方的夜,隨口說到。

忽然,我的老友沒聲音了——這個,我當時倒也並沒有在意。

然而,等老友再次發言時,他的問話把我了一大跳!

而我被“嚇了一大跳”的原因,倒不是因為他說話的態度、語氣和音量,而是純粹因為他說的內容——





“上輩子?你為什麼說象是回到自己的上輩子?”

他突然皺著眉頭,一臉嚴肅地問我。

“……”我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回到上輩子?你覺得中國有那麼落後嗎?”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帶著思考的神色看著我。



“……”

我這時候其實還是沒有“回過味兒來”,但是好在移民多年被朋友們“碾壓”和“科普”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我已經“嫻熟”地大概覺察出問題出在了哪裡……

可是,我總覺得他不至於這麼敏感吧,他可是國內頂尖學府的研究生啊?

況且,我回家探親時間寶貴,如果不是對我們的交情、對“以前的”他有十足的把握,覺得可能會“話不投機”的話,我是不會約他的……

結果,他就以一句我這些年在微信群裡異常熟悉的一句“你知道中國新四大發明嗎?”,開始了一場夏夜、路邊,對我的一頓“科普”……



在他對我“科普”的時間裡,我腦子裡在想著“別的”——

天地良心地說,我腦子裡之所以在“想著別的”——真的不是因為我對他或者“新四大發明”不夠尊重或者不感興趣(罪過罪過)……

而是因為我在加拿大常年被國內各方朋友科普“新四大發明”,不僅“詞兒比他還熟”,關鍵是我早已經被科普到“麻了”、甚至“全麻了”……



我腦子裡想的“別的”是什麼呢——

首先,我在感受此生與人喝酒的經歷中,那種“空前”的“距離感”——我在用“上輩子”感慨人生,他聽到的卻是“落後與強大”。



咫尺之間,桌子對面,我和他的差距,何止是上輩子與下輩子?

(此處關於這種“距離感”的心理活動描寫、省略五千字……)

其次,我又開始了習慣性的、於格局的自卑與慚愧……

為啥我腦子裡就只有自己狹隘、淺薄、自我的人生感受,迂腐慨歎?

為啥別人腦子裡時時刻刻都想著“新四大發明”、時時刻刻想著大國博弈、家國情懷、宏大敘事?



而此事的一個後續亮點是——

幾個月後的某一天,我“記吃不記打”地在微信裡和另一位國內頂尖學府的高材生聊起人生……

夜半將至,話到深處,提起移民感受,我特麼手賤地又不小心說了一句——

“一切重新開始,就象又活了一輩子……回到中國,就像回到了自己的‘上輩子’……”

結果,對方稍作沉默,又驚人相似地問了一句——

“上輩子?你覺得中國有那麼落後嗎?”

我看到這句話,立刻感到“大事不妙”!



結果,我還沒來得及說一句“我錯了!”

對方那句熟悉的“你知道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嗎?”,已經赫然出現在屏幕上……

然後,又是一頓我連詞兒都快要背下來的科普……

我當時就覺著,我這“記性”啊,就跟我的“格局”一樣,算是徹底完犢子了!



五、結語

結語寫啥呢?我想說——

象我這種腦子裡只能想到個人交情私人情緒、想不到“必有一戰”;



象我這種腦子裡只想著吃喝拉撒、路邊擼串,動不動就忘了“大國博弈”,經常能把別人科普“新四大發明”的欲望給“勾起來”的沒高度、沒格局、沒視野型人類;

也許真的就只適合“格局遙遙落後”地活在加拿大這種、出門兒除了樹林子就是浣熊和松樹的地方……

(作者:吃嘴凱凱)
3     已經有 4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甘.冬.興.梁] 2024-05-06 13:44
    哈哈哈,遇到這些各種科技和狠活把腦子都吃壞了的精英們,閉嘴為妙。你說你過的比人家好,嫉妒之下肯定要從另一個維度打壓你的小腸氣焰,你說你過的比人家慘,把人家的牙笑掉了你要不要負責?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87 秒 and 11 DB Queries in 0.0072 秒
    Powered by https://www.westca.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