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是极右还是极左?刺杀科克者的心理画像
美国都很兴盛的政治刺杀),最终当这个比例超过一定界限时,社会爆发剧烈的社会运动,而这个时候,“畸零人”的个体犯罪反而可能降低了,因为压力有了更好的宣泄出口。
而洞悉了这些原理的政客和野心家很有可能利用这个规律——比如二战前的德日煽动民族主义仇恨走向法西斯化,本质上就是给“畸零人”一个宣泄口,正如《狂热分子》所言,狂热分子不在乎狂热运动的纲领和口号到底是什么,足够狂热、足够极端就行。
因为狂热分子,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霍弗非常有远见的将刚刚或者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与新移民都纳入了“暂时的畸零人”的行类,霍弗认为这些人因为没有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而不可避免的焦虑、愤怒、急于改变,因而容易走向激进。一个健全的社会如果能给这些人合适的安身立命之所,那么这种“暂时的畸零人”就会变为稳健的中左或者中右,反之则会走向固化。
这个原理似乎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这些年的政治演进——从战后平权法案时代开始,大学生、新移民和少数族裔就开始成为美国民主党的主要票仓,民主党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争取畸零人并提出讨好他们的激进主张和口号。

而共和党相对的坚守了更多一段时间中产价值观。但随着经济的疲软,畸零人越来越多并且固化,到了不改就出局的地步。
而特朗普的到来给共和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共和党也开始剧烈转向争取畸零人了——特朗普让共和党形成右翼的“狂热叙事”。这就是MAGA。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替美国人民感到绝望。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现实中的卢瑟和畸零人,霍弗老爷子说的那种极左极右打摆子,注定是美国的未来了啊。
但是《狂热分子》也给了人们一点希望。
比如它提到,最初远渡重洋来到北美的那批清教徒移民,其实也是一群“畸零人”——五月花号所带来的清教徒几乎是当时欧洲宗教改革中主张最激进、也最被主流社会所边缘化的那批人。清教徒是同时收到英国国教和天主教的双重排挤,哪个国王上位都没他们的好,所以才不得不远走北美的。
但是几百年过去后,这批清教徒“畸零人”的后代反而成为了美国稳定与保守自由主义的中坚力量,成为了这个社会赖以繁荣的压舱石。为什么呢?
这其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基督教文明自带的某些“解毒”特质,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想其实就是——生活。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所以一个社会中“畸零人”的数量决定了这个社会到底是能够维持稳定还是走向极左或者极右的裂变。当一个社会中“畸零人”足够稀少的时候,他们只能通过偶发性的、无政治诉求的个体犯罪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畸零人”达到一定比例之后,犯罪开始带有一定政治诉求(如19世纪末和今天而洞悉了这些原理的政客和野心家很有可能利用这个规律——比如二战前的德日煽动民族主义仇恨走向法西斯化,本质上就是给“畸零人”一个宣泄口,正如《狂热分子》所言,狂热分子不在乎狂热运动的纲领和口号到底是什么,足够狂热、足够极端就行。
因为狂热分子,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霍弗非常有远见的将刚刚或者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与新移民都纳入了“暂时的畸零人”的行类,霍弗认为这些人因为没有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而不可避免的焦虑、愤怒、急于改变,因而容易走向激进。一个健全的社会如果能给这些人合适的安身立命之所,那么这种“暂时的畸零人”就会变为稳健的中左或者中右,反之则会走向固化。
这个原理似乎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这些年的政治演进——从战后平权法案时代开始,大学生、新移民和少数族裔就开始成为美国民主党的主要票仓,民主党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争取畸零人并提出讨好他们的激进主张和口号。

而共和党相对的坚守了更多一段时间中产价值观。但随着经济的疲软,畸零人越来越多并且固化,到了不改就出局的地步。
而特朗普的到来给共和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共和党也开始剧烈转向争取畸零人了——特朗普让共和党形成右翼的“狂热叙事”。这就是MAGA。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替美国人民感到绝望。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现实中的卢瑟和畸零人,霍弗老爷子说的那种极左极右打摆子,注定是美国的未来了啊。
但是《狂热分子》也给了人们一点希望。
比如它提到,最初远渡重洋来到北美的那批清教徒移民,其实也是一群“畸零人”——五月花号所带来的清教徒几乎是当时欧洲宗教改革中主张最激进、也最被主流社会所边缘化的那批人。清教徒是同时收到英国国教和天主教的双重排挤,哪个国王上位都没他们的好,所以才不得不远走北美的。
但是几百年过去后,这批清教徒“畸零人”的后代反而成为了美国稳定与保守自由主义的中坚力量,成为了这个社会赖以繁荣的压舱石。为什么呢?
这其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基督教文明自带的某些“解毒”特质,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想其实就是——生活。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