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百万留学的小城中产,回到了月薪3000的体制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三线小城里,留学生在体制内贴钱上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比起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当白领,回家、考编、进体制成了更为吃香的选择。


哪怕是老家的月薪只有3000多元,还不及留学每月生活费的十分之一。

今年春节,在老家国企上班的时一就被同学们频频问起:为什么留了学,还是选择回来躺平?

“只有到一线城市里苦哈哈地生活,人生才值得吗?”她很想反驳回去。何况,她也没有“躺”:街舞、滑板、考证、做家教……

体制内的工作充满勾心斗角,但工作8小时外的时间都是她的,想怎么利用都可以。

小镇中产家庭的子女们,通过高考、留学努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然后终于发现,家门口的自由和幸福也许更加诱人。



体制内的后宫大戏

2023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我从澳大利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那是一座西部三线城市,没有连绵的高楼和喧闹的车流,十分安静。我就住在城市东部,距离单位只有两公里,每天用不着起早贪黑,可以睡到自然醒,掐着时间踏进公司大门,坐在办公室,静候到下午五点。

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从来是无人打扰的。我喜欢一个人舒舒服服的窝在沙发,对电视,抓一把零食;有时也会静下心,捧着一本书;或者到附近的舞蹈教室,跳街舞和爵士。

在许多人眼中,这样的生活舒适、悠闲。可日子一久,我却很烦躁。


起初只是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事。

公司是国企,属于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不过“铁饭碗”规矩繁多,小到怎样称呼对方、怎样打印文件,大到一份工作由谁来做,全是“智慧”。然而我已经在国外无拘无束惯了,习惯了直来直去的工作方式,来到这里感觉如同被关进了牢笼。



澳大利亚的公园里,老人们在下国际象棋

首先要学习的是“正确”称呼主管。直呼其名,固然不行;但叫人“哥”,叫人“姐”,也不行。公司规定,要称呼头衔才行。

可只有领导才有头衔,这就苦了我这样的小喽啰,每天不得不“经理”长,“经理”短,还刻意陪着笑,感觉就像《甄嬛传》——嫔妃是嫔妃,答应是答应,奴才是奴才,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时刻提醒自己位于生态链最底层。

倘若仅仅如此,倒也算了,偏偏我很快发现,如何干活,同样是一门学问。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456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