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那个夏天去了纽约(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车辆稀稀空气温暖适宜,温哥华的夏天真的开始了。

  不紧不慢开着车,呼吸着路边飘来的割过草的清新的空气,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这个季节, 我去了纽约

  冬是我的好友,一直工作生活在国内。我们不是微信、QQ、脸书里一群群的那种好友,而是患难相济的哥们。我和冬从小就认识的,他父母和我父母都相熟于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后来我们俩于同一年从几千公里外的小镇子来到了北京读书。冬文科生我理科,那一年我们中学就我们俩来了北京。冬爽朗重义气,周围人遇到困难,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一定是冬。读大学的时候,一遇节假日放假不是我从城北去找他吃喝玩乐,就是他从城南过来体验我们学校清汤寡水的饭菜。那个年代国内已经物质丰富了,但我和冬都来自偏远地区,共同的经历令我们更加重视和珍惜彼此的帮助和理解。有时冬家里捎给他两袋奶茶粉,冬一定会塞给我一袋。


  随着毕业走出校门,我们天南地北散落在了中国的不同地区,但冬和我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即使是后来我来了加拿大,我们依然时不时联络联络,聊聊家乡的人大学的事。

  去年的夏天,我刚搬来温哥华不久,有一天突然接到冬的消息,他小孩患了严重的病,不得以必须去纽约手术。很难想象,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冬和他老婆是怎么挺过来的。国内家庭大部分都是独子,冬夫妇俩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正是事业上刚刚迎来前景和希望的时候。冬夫妇俩决定倾尽所有能力和努力来治疗他们可爱的小宝贝,听从国内医生的建议去纽约的一家医院做手术。

  冬的老婆带着孩子漂洋过海来了纽约,一个带给她们一家最后希望和期待的城市。在另一端的城市温哥华,我请好假登上了去纽约的航班。我不懂医,不能为冬的孩子手到病除,但至少我的英语可以带给冬的老婆和孩子些许异国他乡的便利吧。就这样我来到了纽约


  时隔数年,这是第二次来纽约这个世界的大都会。说到这里,提一下第一次去纽约遇到的一个小插曲。几年前,那个时候开车从多伦多纽约。在通过美加边境时,老美官员问我去美国什么地方。我回答说纽约。对方一脸茫然,看我几秒又问:去美国什么地方?我想可能他没听明白,所以提高分贝告诉他,俺去纽约!只见这个美国官员叹口气说,纽约非常大,你到底要去的是哪里要干些什么?我心里有点嘀咕,心想我就是去纽约嘛,跟你实话实说,我又没有说谎啊?!既然人家问,我只好再次回答:我就是去纽约不去别的地方,我是要去你们纽约一个高大上的摄影器材店,在曼哈顿某街某号。几乎同时叹息夹着几句英语飘过来:侬要去滴是NEW YORK CITY,不是纽约,我们纽约州非常大。就这样,我和这位美国边境官员鸡同鸭讲的对话终于结束了。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我们中文经常讲的纽约其实应该叫纽约城(NEW YORK CITY,简称NYC),以区别与他们的纽约州。在随后开车的路途中感受到了纽约州还真的不小。

  因为冬和老婆在国内的时候,做了非常充分的医疗资料的准备和纽约医院方面医生的沟通。治疗过程比较顺利。一个星期的时间转眼即逝,我要回温哥华了。晚上的飞机,我中午和冬的老婆孩子道了别。算算离晚上回温哥华的航班还有半天的时间,在地铁里临时决定走马观花去传说中的时代广场走一走。外面下着细雨,路人行色匆匆,包括旅游的观光客的也如此,真是纽约特色啊,或者曼哈顿特色。相较而言,我们温哥华很慢很慢。


  此次来纽约没有带相机,于是拿着手机拍了一些街景照片,匆匆几眼时代广场的繁华热闹之后又钻进了地铁,该回去旅店退房奔机场了。

  菲律宾航空的飞机回温哥华,晚点服务差,凌晨到达了温哥华。马上有了大农村的感觉,安逸悠闲。冬应该也会喜欢温哥华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