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能走就行!中国这个看似光鲜的群体正着急移民?(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有这么一个行业,看起来稳定又光鲜,长辈们特别喜欢,可以说是好女婿/儿媳人选的优质职业


但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工作辛苦,沾光没份,顶包先上,没钱没时间,只有日益憔悴的脸和稀疏的头发。他们自嘲为“青椒”。

“青椒”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谐音,也类比焦虑却乏味的生活。所以这个职位就是大学教职人员,特别是年轻教职。


说实话,这类高校教师来我们这里咨询身份配置的人并不少,有人年近40,还在北京某高校领着不到1万的工资,办公室里装着摄像头,同事之间勾心斗角。

尤其最近,“高校规定博士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这条21年的老规则突然得到破圈讨论,也是在于这条规定,让不少人真切感受到了“青椒”的困境。

辛辛苦苦投入那么多时间和机会成本把人培养成博士,升不上去就把人“流放”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那学了一身绝学又如何?

但“非升即走”其实是个舶来品,源于美国大学的终身教职评定制度。

这个制度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实施的效果与“争取学术自由和职业安全”的初衷,不能说是南辕北辙,但也确实关系不大。


国内引入该制度后,普遍突出考核,缩短考核期限、降低奖励标准。而且“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现实更将考核任务压在青年教师身上。








然而除了“非升即走”的制度问题,国内的高校青年教师还要面对三大困难模式……

工作、生活分不开

想要冲出重围,顺利“上岸”,一切都要为晋升让步。

当同龄人忙于成家立业的时候,“青椒”往往只能选择事业,没有几个人会在预聘期考虑生育,男女老师都一样。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7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