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造船世界第一 美联手第二第三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面对中国海军的加速建设,美国正在寻求韩国日本的造船业帮助重振其停滞的海军造船厂,并提高海上竞争力。


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Carlos Del Toro)上周参观了现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在蔚山(Ulsan)的造船厂以及韩华海洋(Hanwha Ocean)在巨济岛运营的造船厂。

美国海军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军部长鼓励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建立子公司并“投入”资源,整合位于美国的商业和海军造船设施。


去年9月,德尔·托罗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一次演讲中呼吁,在战略竞争激烈的时代,“新的海上方略”应占上风。

面对中国继续积极追求全球造船业的主导地位,韩国造船业对美国来说是“一种资产”,”美国海军在德尔·托罗访问东亚期间发表的声明说。

“除了我们目前开工的造船厂,”声明补充说,“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前造船厂的遗址,这些造船厂基本上完好无损,但是处于休眠状态。”

德尔·托罗在出访期间表示,这些造船厂已经准备好重新开发,用来生产军舰和商船。

美国海军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德尔·托罗在上周访问韩国之后前往日本访问,在日本,他参观了三菱重工(Mitsubishi)在横滨的造船厂,并与主要的造船业高管讨论了重振美国海运业的努力。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China Power Project)高级研究员福纳乐(Matthew Funaiole)表示,这些会晤“凸显了美国正在加强与盟国的联盟和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的战略努力”。




资料照片:韩国国防部2021年9月28日发布的照片,展示了韩国在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的3000吨级潜射弹道导弹潜艇。(法新社照片)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但韩国日本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福纳乐周二(3月5日)通过电子邮件继续说道。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海军舰艇,在2014年超过了美国海军。根据五角大楼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拥有370多艘作战舰艇,而美国海军只有292艘。

五角大楼的报告还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海军将拥有395艘舰艇,到2030年将拥有435艘。


根据美国海军研究所(U.S. Naval Institute)的数据,中国占据了全球造船市场近50%的份额,韩国日本紧随其后,分别占近30%和17%。美国的份额仅为0.13%。

“很明显,美国在生产舰艇(包括水面舰只和潜艇)的数量和成本上都难以跟上中国海军现代化的步伐,”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时期的国防部官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说。

“解决这一短缺的一个方法是与盟国和伙伴更紧密地合作,努力下水更多的舰只,或者将一些维护责任分给其他参与者,”他周三通过电子邮件告诉美国之音(VOA)。

但是,库珀说,合作的机会“必须平衡”美国造船商的反对,这些造船商受到《琼斯法案》(Jones Act)的保护,免受外国竞争对手的侵害。

该法案在1920年通过,旨在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U型潜艇的袭击,德国的袭击使美国商船队陷入瘫痪。该法案要求任何在美国两个地点之间运送货物的船只必须由美国人建造、拥有并操作,并在美国注册。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Naval War College)国家安全教授特伦斯·罗里格(Terence Roehrig)表示,美国面临造船能力的缺乏,无法以可持续的成本生产所需数量的舰船。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6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