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面臨無米之炊境地 華府這戰輸給北京(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能源部最近宣布增加1700萬美元的投資用於加強關鍵礦產供應鏈,此外隨著烏克蘭戰爭和以色列哈馬斯沖突繼續大量消耗美軍彈藥庫存,美國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軍工產業關鍵礦產儲備嚴重不足的風險。


能源部最新撥款已經是能源部繼去年3200萬美元的財政支持之後幾個月來第二次斥巨資開發稀土項目,新的撥款將用於“建設從煤炭和煤廢料中提取稀土的設施。”能源部上星期在領英官方賬號上說。

自2020年以來美國在各類稀有金屬項目上至少已經投入了接近兩億美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美國聯合盟國的主要礦產公司幾年來也在全力以赴加強發展繞開中國的稀土產業鏈,然而對一些批評人士來說,到目前為止收效遠非盡如人意。


收效喜憂參半

彭博新聞社最近就美國的關鍵礦產問題對40 多位行業高管、官員和政界人士進行了專訪,報道說,迄今為止,美國努力的實際成果有限,而北京的主導地位依然沒有動搖。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長達十年的時間裡,美國中國進口的稀土比例大致基本沒有任何變化,都在70%多左右。釔(Yttrium)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稀土金屬元素,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時美國87%的進口來自中國,而在2019年到2022年期間,中國的進口比例上升到94%。

美國關鍵礦物研究所 (CMI) 共同主席傑克·利夫頓 (Jack Lifton)說,實際上美國在健全自己的稀有金屬供應鏈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因為美國至今沒有一個從采礦、加工精煉、到最終產品的完整、協調的關鍵礦物產業鏈體系,“美國在這些關鍵組件、關鍵材料和關鍵礦物方面不久就能自給自足是不可能的。”利夫頓對美國之音說。




資料照:中國內蒙古一座稀土冶煉廠的管道將污水排放到包頭市郊區一座巨大的尾礦壩中。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項目的研究主任和高級研究員格蕾絲琳·巴斯卡蘭 (Gracelin Baskaran) 說,雖然美國現在的確在關鍵礦產領域變得更加積極,“然而,其中大部分仍然是對中國政策變化的反應,而不是主動發展更重要的礦產安全。”


根據美國能源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的數據,中國占有全球98% 終極石墨產品市場,而美國已經幾十年沒有開采石墨了。在去年10月中國宣布對石墨相關物項進行出口管制後,美國迅速啟動了阿拉斯加石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並為該研究提供了3750萬美元的資金,初步鑽探表明那裡蘊藏有高品位石墨。

巴斯卡蘭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建立起獨立於中國控制的關鍵礦產供應鏈絕非一日之功,“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見效。”

在廣泛的社會共識以及國會和白宮的大力支持之下,有跡象顯示,美國稀有金屬礦產量近年來有所提高。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美國的稀土精礦產量在2018年的時候只有1萬多噸,而去年已經達到了4萬3千噸,此外,去年美國礦產為美國經濟貢獻了超過1050 億美元,比2022 年增加了40 億美元。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高級研究員安德斯·霍夫(Anders Hove)指出,美國在稀土方面的努力應該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一個100%依賴中國生產的全球市場與美國占有10-15%的份額並且頗具增長潛力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而且美國目前的成功是以相對較低的補貼成本取得的,是花了大約十年的時間才取得的成果”。

他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美國的努力可能很多年才能見效,很多人認為,如果不能十年內見效那麼政策就是失敗的,然而,這正是中國政策的不同之處,幾十年前,稀土就被確定為戰略礦產。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