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新冠疫情: 张文宏:新冠终将成为季节性流行病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保护家人,走出疫情


这几天网络上不断有公众人物“晒”自己得新冠的感受,这是一个帮助大众消除对新冠恐惧的好方法,现身说法,让大家认识到,新冠的症状与流感、感冒等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很类似。




最近钟南山院士就新冠感染后的后遗症、重复感染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科普,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读一下。我们团队近期对上海今年奥密克戎疫情中的1万多例感染者进行了超过半年的随访,并对同期非新冠感染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随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目前的奥密克戎株未造成特异性的人体器官长期损害,还是呈现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特点,我们人类可以应对与接受。目前,新冠病毒病一定会逐渐被纳入常态化的呼吸道病毒,从新发传染病进入季节性或者地方性传播的传染病序列。

全球进入从新冠大流行向地方性流行或者季节性流行病转化的阶段,这点与我们2009年遭遇到的2009H1N1很相似,或许一夜醒来,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艰难度过了大流行。

中国是世界大流行末期最后退出对新冠进行严格管控的国家,也是保持重症和死亡人数最低的国家。但是现今,我们仍然要面对退出时一波大面积感染的挑战。这时候让我们突然改变三年以来的生活模式,会有些手足无措。针对一些较普遍的疑惑,也澄清一些此前张冠李戴式的以讹传讹,我们提些建议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大面积核酸检测终止了,我们怎么办?

当疫情来临,犹如长期躲在封闭环境,骤然出来,会觉得阳光有些刺眼,但大家很快就会适应,不足为奇。很多人纷纷晒“杨过”,争做“阳顶天”,大家对新冠的恐惧正在慢慢散去。就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讲,有谁感冒发烧了会满世界找核酸亭呢?无非是找点退烧药吃,睡一觉,多喝点水,吃点维生素C也就扛过去了。现在查抗原,无非也是想着如果“中队长”了,就关自己几天,不要传给家人和周围的人。

现在,北方很多人感染后觉得症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微,无症状也没有那么多。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由于不再核酸全检,无症状的比例我们是不知道的,当感染基数庞大的时候,比例很高的无症状会被“忽略”,我们只觉仿佛每个感染者都会有很难受的症状。另外,北方进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帮凶”,何况又逢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安稳度疫的挑战会比南方更大一些。


二、大面积社会面感染,就医送药体系能否应对?

对于大众来说,新冠最终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届时我们可以像对付流感一样对付它。但是整个社会如果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出现大量人员的感染,就医送药体系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候,医院与社会药物提供系统要有提前的储备,通过互联网医院、社区卫生体系、网络药店体系满足公众需求。随着感染人数增多,会出现这些平常只是普通医疗资源的挤兑,这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的提前布局与介入来平抑这种需求。这是一场在规定时间内与病毒斗争的极限挑战,我们相信,最终中国的资源储备是可以应对的。

三、如何保护我们的家人走出疫情


1 后阶段疫情的总体走向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结合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奥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数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弹,将显着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

普通人对于疫情可以用平常心对待,儿童及60岁以下的成年人群感染奥密克戎株后的重症率已是显着下降。因此,上述人群不用恐慌,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但是,对于那些让我们放心不下的,在家中、或远在其他城市的年迈长辈,我们应如何保护呢?

可以说,过去三年我们整个国家同心齐力的防疫,保护了我们远离新冠原始株、阿尔法株、德尔塔株等致死率较高的毒株大流行,让我们等到了奥密克戎株这样一个相对“温和”的毒株,在奥密克戎流行期走向“开放”,留给了我们保护好老年人和脆弱人群的一个准备机会。

大面积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随着病毒变异与群体免疫力的变化,逐渐进入季节性常态化呼吸道感染状态,而百姓也越来越放松,逐步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度过这一波,我们会发现,新冠病毒无非是在我们的普通感冒与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病中增加了一员而已。

2 家人中脆弱群体的保护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8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