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上海大學生崩潰大喊 放我出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上海春日裡,74萬高校學生的生活被摁下了暫停鍵。


  3月15日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市教委發布了“所有高校按校區采用封閉管理”的公告。以3月2日的上海大學為開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等相繼發布通知,上海64所高校陸續轉入校門封閉、生活自足的“戰疫”狀態。

  70多天的封校中,在滬高校們加足馬力保障校園基本生活,盡量在物質層面上滿足剛需,但學生們的心理需求,有時卻被淹沒在海量的信息裡。


  他們中有人因陽性隔離被孤獨纏繞、有人因宿舍關系感到“窒息”、有人失眠求助藥物。更多的人在一次次校園疫情反復中找尋情緒調節的閥門,嘗試和低落共處。

  無法接觸外界的時間裡,這些大學生們嘗試找尋心理上的支撐,在這個春天裡探索情緒管理和自救的可能性。

  1

  氣泡

  5月19日的新冠疫情防控發布會上提出,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氣泡式管理”,這對高校而言並不是一個陌生名詞。過去兩個月間,幾乎所有在滬高校都在踐行“氣泡”管理模式。大學校園被封閉為一個個氣泡,氣泡裡是核酸檢測陰性的學生與教職工。因此這被認為是安全的,也是可靠的。

  潘藝在封校的通知中第一次聽說了“氣泡式管理”這個名詞。她就讀於上海大學,居住在延長路149號的靜安校區。自3月2日上海大學發布“校區封閉”通知以來,她已經81天沒有踏出學校,一直處在校內“氣泡”中。


  這並不是她第一次經歷校園疫情封閉,起初她還是很樂觀的——寒假前的1月,她所在的延長校區曾因疾控安排短暫封閉了幾天,很快回歸了正常狀態——但這次隨著各個校區接連通報“核酸檢測異常”、逐一封閉時,她逐漸意識到事情發展的不妙走向。足不出戶似乎陷入循環,踏出宿舍的時間變得難以估計。

  為了維持氣泡內的安全,長達3個星期的時間裡,潘藝都需要呆在宿舍內,維持每日兩次抗原、一次核酸的狀態。

  


  自3月16日以來,潘藝共做了36次核酸。受訪者供圖

  “3月15日以來我總共做了36次核酸,每次都是陰性,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健康的,但我的情緒很不正常。”潘藝說。

  她形容自己的心情也是“氣泡”,表面毫無異常,實際格外脆弱:失去對事物的好奇心,變得茫然又浮躁;無法集中精力做事,原本最愛的追劇也逐漸失去吸引力......大多數時候潘藝坐在桌前刷手機,在發呆和糾結幹什麼中渾渾噩噩度過這一天。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余子蘇也有相似的困擾。他所在的校區位於閔行區東川路800號,是交大最早封閉的校區。3月9日凌晨,交大開始執行“只進不出”政策,課程也全部改為線上,他只能呆在幾平米的宿舍內,三餐全靠志願者配送。

  足不出戶的第一周,他就和室友吵架了。24小時高度重合的生活讓他極不適應,生活上細小的摩擦在此時也被放大。最嚴重時兩個人同處宿舍空間內彼此看不順眼,連著一天都不會講話。寢室氣氛極其壓抑的時刻,他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電腦上,連著一周沉浸在工作中。“就在情緒低落中,我完成了研二的開題報告。”

  同樣被封控在宿舍裡,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劉玉婷嘗試用畫畫找尋內心的平靜。在一幅主題為《疫情中的自我》的畫中,她用幾個睡覺符號、櫻花、幾本書和一只手機描述自己的封校生活:“櫻花意味著牆外的春天,睡覺則是我疫情期間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我用閱讀書籍打發長久的時間,用手機保持與外界僅有的聯系。”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