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食指南: 青團、糕餅、龍舌餅 最地道清明香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鼠麹草做成糕、餅、團、馃,再經過煎、烹、煮、蒸、炸,既可作為冷食祭祖,也可以作為盛大而漫長的假日裡饋贈或款待的時令佳品,從歲時清供轉化成美食記憶。』

作者 / 羅煥娟


第一次知道鼠麹草的名字,是幾年前讀台灣版的《二十四節氣田園野菜》,在大幀幅的工筆畫裡,鼠麹草柔韌而又頗為嫵媚生動,綠介於翠綠、墨綠,色調沉穩柔和,而綴於莖葉之上的花冠團團緊緊,明媚的鵝黃,飽滿而又鮮嫩。這不就是我一直頗為喜歡的水膩子花嗎?原來有這麼一個美妙的名字。

而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樣的名字當與詩或歌相隨,每次吟唱經典名曲《斯卡布羅集市》,眼前總是風中飛花,搖曳鄉村詩意的場景,以至於一看到鼠L草的名字,便以為是與鼠尾草同科同屬植物,當是充滿浪漫情懷的花草。不曾想竟是年年用來做“清明粑粑”的尋常野菜。




▲南方人做起面點來不折不扣的精細。有的講究色,以果蔬汁、麥青汁調色,直至油綠如碧玉(羅煥娟 攝)

《二十四節氣田園野菜》裡,其實真正關於節氣與野菜的文字少之愈少,限於繪本。但節氣與野菜而言,卻深藏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相處的密碼,一代代人在躬身田野中接納自然的饋贈,並在一次次的手作中獲得“飲食”智慧和經驗。


在我的家鄉,水膩子花多半長在田梗兩側,在蓬蓬雜雜的綠色中最為閃亮的便是黃色的花冠球,猛一看上去,像是春野裡的星辰,讓人一下子便記准了。幼時隨母親采摘,多半不會認錯,倒是做成粑粑反而分辨不出品類,只曉得水膩子花粑粑最是好吃。

在湖南,清明時節野蒿甚眾。最為尋常是艾葉,用它做粑粑是湘北人心中的“蒿子粑粑”。極少有人知道“水膩子花”,湘北的人們將它稱為“水棉花”,常用來打豬草。但在湘南人的眼裡,艾葉與“水膩子”花做粑粑,孰高孰低早有定論。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