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鲁迅诞辰140周年 150多个笔名记录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一个个历史书上的人物以另一种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剧中的演员,无论是造型、五官还是神态,都能找到历史人物的影子,获得了无数好评。鲁迅是其中人气颇高的角色,只要“迅哥儿”出场,弹幕就会出现各种表白。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弃医从文,将文字化为匕首,刺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唤人们向光明前进。鲁迅将对黑暗、暴力、侵略的愤恨,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期望,深深地刻进文字,嬉笑怒骂,但却力透纸背。

  古往今来,无数时代的光鲜者在历史中被遗忘,但鲁迅的文章仍然被无数人推崇。面对无病呻吟、顾影自怜的“缺钙文字”,我们不能失去鲁迅。


  今天9月25日是鲁迅先生140周年诞辰,这位在中国社会转型前夜探求光明的伟大作家,留下的,是不断与时代搏斗的勇气和不屈的灵魂,不断被世人缅怀。鲁迅先生140岁了,但他从未离开过我们。

  150多个笔名记录战斗人生

  鲁迅先生一生使用过150多个笔名,是中国现代作家使用笔名最多的一位,而“鲁迅”则是其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笔名。“鲁迅”首次见于1918年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等共有500多篇。

  关于“鲁迅”这个笔名,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记录鲁迅对此的解释:母亲姓鲁,周鲁是同姓之国,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鲁迅先生本人将“鲁迅”的寓意解释为:“‘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迅行”是鲁迅1908年发表《文化偏至论》时使用的笔名,有迅飞疾驰、奋勇前行之意,也可以窥见鲁迅作为一名革命斗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决心。

  在以笔为刃、大杀四方的革命岁月中,鲁迅用一个个深刻寓意的笔名发表一篇篇战斗性的文章,也是一种斗争艺术。鲁迅先生的笔名,记录了一个伟大革命者坚韧战斗的历程。


  

  国民党通过北伐“统一”中国后,企图在意识形态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迫害、镇压甚至枪杀左翼作家。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在白色恐怖下,以笔为矛,字字发聩,进行了激烈的反文化“围剿”斗争(1927年-1937年)。仅在1933年至1935年的短短三年中,鲁迅就使用了74个笔名,希冀更多的文章得以发表,足见当时斗争形势的严峻和鲁迅坚定的战斗锋芒。


  鲁迅的笔名数量虽多,但并非都是随手拈来,大多蕴含深意。鲁迅曾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中写道:“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例如1912年发表《出世辞》时首次使用的笔名“黄棘”,就出自屈原《九章·悲回风》中“借光景之往来兮,始黄棘之枉策”,寓意“以神木策马,驱之疾驰”,自喻迅猛前进的决心;“越丁”则为“越地一丁”,寓意鲁迅的家乡——古越之地浙江绍兴;“孺子牛”则借《左传·哀公六年》齐景公“为孺子牛而折齿”的典故,表达其对革命事业、人民大众的奉献精神。

  一个个笔名,是这位中国文化革命主将勇敢、坚定、忠诚的永恒碑记。

  “自我”的发现与书写

  鲁迅的小说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是短篇,但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在鲁迅有限的短篇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是最常使用,也是使用得最为复杂的叙述艺术。鲁迅将自传性经历融合到了虚构的叙述当中,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虚构叙述中表达自我的内心体验和情感。

  文化评论员李欧梵曾说:“在鲁迅的小说中,约有三分之二用了第一人称”。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的25篇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占12篇,将近一半。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