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疫情一年後,群體免疫的以色列最香?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與中國人自覺自律和美國人的放任都不一樣,總人口和中國哈爾濱差不多的以色列,選擇通過疫苗實現群體免疫,如今第一劑接種率超80%,近半民眾已接種新冠疫苗


  

  (對待疫情,需要將公共衛生信息轉化為及時有效的決策。 圖:金焱)


  文|《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蘇琦

  我剛到美國時,電視上有關中國的報道,基本上是做多中國和做空中國的對立。我每次看美國中國的報道,反應都是“呵呵”。

  在美國我參加過的論壇中就有關於“媒體偏見”的探討,也與美國記者同行之間非常激烈地討論過這個話題,結論就是媒體肯定是有偏見的。作為媒體人,我們的努力在某種程度上是最大程度地克服自己的偏見當道。但很多人生的見解和看法都是經年累月的沉澱,我們對信息、對世界的理解中,有一部分無法避免的就是偏見。

  在我向中國人解釋美國,和我向美國人解釋中國時,我發現都是一樣的難。


  前兩天出版社讓我錄一段《親歷美國逆轉》有聲書的介紹。我說起大國關系的轉變可以追溯到金融危機後世界的改變。因為疫情當前,疫情帶來的挑戰突破了現代人既有的常識認知,突破了現有的生存經驗。在不同的時段,人們對疫情和抗疫模式的對比也不斷進行重估。

  在我過去一年的采訪中,沒有多少人贊成有14億人口的印度的“群體免疫”模式,顯然印度放手一搏的結果是,現在印度各地發現了多達240種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變種,其中一些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變種可能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甚至更具危險性,某些毒株具有免疫“逃避機制”,一些已經具備抗體或已接種疫苗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

  以寬松抗疫戰略浮出水面的瑞典,沒傲驕多長時間就變成北歐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關於中國抗疫,國際醫學界權威學術刊物《柳葉刀》認為,新冠疫情在中國得到迅速遏制令人印象深刻,為其他國家樹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樣。及早發現病例、追蹤接觸者以及改變人群行為等積極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在中國遏制疫情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有人認為中國抗疫的代價太大。


  以色列成為疫情在全球肆虐一年後的新典范。自去年12月底開啟第三輪全國性封鎖,並四度延長封城以遏病毒傳播後,現在以色列政府已經要逐步重啟商業和公共場所了,以色列的底氣在於,第一劑接種率超80%,近半民眾已接種新冠疫苗

  記得一年前疫情開始蔓延時,我采訪了諸多美國醫學界的專家,他們告訴我,這事在美國大概率就不可能發生,因為在美國過去200多年抗擊傳染病的經驗中,最重要的一條也許是:學會利用“壞消息”去糾正問題,並把它變成習慣和制度。

  諷刺的是,美國的習慣和制度遇到了顛覆者特朗普,導致在疫情期間,連戴不戴口罩這樣的基本要求都被政治化。這使得美國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全球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雖然人口只占全世界的4%,但在全球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的占比接近20%。

  我在中國的家人看到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數長期居高不下,今年1月初的最高紀錄是一天新增約30萬例病例,直覺就是病毒飄散在美國的空氣中,我出門也許就有致命危險。

  他們如此關切,忘記了中美的人口差距、密度差異,以及醫療服務體系差異巨大,數據統計的方式方法也有差異。比如在判定新冠病毒死亡案例上, 在美國,不論醫生認定是否直接死於新冠病毒,任何新冠病毒患者的死亡都被計入公開報告中的新冠死亡病例。美國有專家就感慨過,說希望最終的新冠感染者死亡證明書能包括有過往疾病史,但任何被檢測為陽性的死亡案例都被納入了美國死亡統計——現在美國新冠疫情死亡人數已經站上50萬大關的門檻。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