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警察執法致死率何以居高不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明尼蘇達州最大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市,5月27日至29日,抗議示威的新聞首次超越新冠肺炎疫情,占據《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頭版。焚燒國旗、襲擊警車、向警察投擲石塊和水瓶、在商店和警局縱火以及在牆上塗鴉,警察則用橡皮彈、閃光彈和催淚彈驅散人群。


  

  連日來,因為該州警察執法過當,致使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非裔男子死亡,導致抗議活動逐漸演變為同警察的暴力沖突,並蔓延至美國其他城市。


  事實上,"警察暴力"(police brutality)一直是美國的爭議話題。相對於西歐、東亞、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地,美國警察頻頻面對"執法過當"的指控。很大程度上,這也與美國政府對警力的使用方式有關。

  2020年的前5個月,美國因為警察暴力執法而死亡的人數為228人。這是全球數據研究公司Statista實時公布的最新數據。

  明尼阿波利抗議示威出現縱火、騷亂、搶劫以及破壞公共與私人財產的當天,明尼阿波利斯市市長就宣布該市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明尼蘇達州抗議僅發生1天後,該州就宣布動用美國國民警衛隊 (United States National Guard)維持秩序。

  抗議2天後,川普政府及支持他的霍士新聞(Fox News)就開始使用"rioters"(暴動者)或"thugs"(歹徒)等字眼形容示威抗議人群。川普本人則和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通話,如果地方市政府無法恢復控制,聯邦政府考慮對該州提供"軍事支持"。

  治安文化差異?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2019年8月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份新研究發現,年齡在25歲至29歲之間的各種族男性中,被"美國警察殺害"是繼癌症、心臓病、自殺和吸毒等因素之後的第六大死因。其中,少數族裔是美國警察暴力執法的最大受害者。

  根據《紐約時報》5月28日的報道,美國肯恩大學(Kean University)的刑事司法學教授沃克(Connie Hassett-Walker)選擇從美國治安文化的角度解讀美國警察暴力問題。

  在南部州,警方巡查源自過去白人治安人員依據相關奴隸法對奴隸開展的監督性巡邏;在北部州,巡查則側重"防范"非洲美國人等被視為"危險低等人"的其他移民群體。所以,種族歧視在百年前就已根植於美國警務治安文化,至今沒有被摒棄。


  當然,這也不是純粹的種族歧視問題。根據Statista的數據,美國警察暴力導致的白人死亡人數也一直居高不下。即便是在美國,高檔派對中便幾乎不會出現黑人被鄙視的情況——本質上,美國警察暴力所反映的亦是一個階級問題。

  根本沒有"警察暴力"的解決方案

  在此撕裂的社會狀況下,執政者一直試圖在"警察暴力"這個表面現象著手,自然也一直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2015年以來,部分州要求安裝的執法攝像機,似乎也解決不了問題。這也因為階級斷層的大環境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那些所謂的減少種族歧視的策略自然也沒有奏效。

  比如,有人提議增加警察隊伍當中少數族裔成員的比例,或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在非洲裔選民集聚區,比如馬裡蘭州的巴爾的摩警察局,大多都是少數族裔警察,但該局還是被指控參與了一系列違憲且充滿種族歧視的巡查活動。

  美國執政者更多是將矛頭對准示威者或暴徒這一面,這是既有現象;川普所考慮的"軍事支持"是為了更好地武裝和援助警察,從而更好地應對暴徒。這是政治考量;大多輿論所指出的種族歧視,確為實情,但也並非根本因素——本質上,美國警察暴力問題的核心,尤在於社會中的階級分化與不平等,在於資源分配體系失效而不公等情況。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