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綠皮書: 《綠皮書》:保持尊嚴才會贏(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保持尊嚴,才會贏得真正的勝利”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裡主演的電影,奪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3項大獎,豆瓣評分8.9。


  講真,剛開始看到電影海報的時候,粗心的我把名字看成了“綠皮車”,然後順理成章的猜測應該跟旅行有關,綠皮車自駕游。

  不過,影片的內容確實是跟旅行有關。黑人鋼琴家謝利博士雇傭了有種族主義的意大利移民做司機,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做巡演。在一路南下旅途中,兩個原本相互看不上眼的人,在不斷磨合互助的過程中,漸漸相互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很多人會將這部片與2011年上映的法國喜劇《觸不可及》作比較。因為,兩部影片相似度很高,都是講身份反差大,膚色不同的兩人,打破世俗觀念,建立友誼的故事。而且兩部影片都是根據真事故事改編。

  

  圖為《觸不可及》

  


  圖為《綠皮書

  雖然都是溫馨感人的喜劇,我覺得《綠皮書》還是和《觸不可及》有很大差別的。不僅是某些網友所說的“膚色身份互換”。《觸不可及》中兩個主人公年齡、種族、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看似觸不可及,但是骨子裡確是同一類人,都是追求刺激,不甘平庸的挑戰者。

  《觸不可及》電影的主題是謳歌友誼,更多的突顯貧富差距,兩人身份上的差異,在表達種族平等的內容上遠不如《綠皮書》深刻。

  《綠皮書》對如今白人至上主義復辟的美國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影片中雇主謝利博士一開始就像國王希望面試了種族主義者托尼,這讓托尼很詫異,畢竟在他眼裡的黑人必須貧苦。一開始,為了錢托尼“忍辱負重”為謝利博士工作,照顧他的起居。托尼的妻子都覺得托尼很難完成這項工作,畢竟他是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丟掉的人。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