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羅大佑: 那曾經憤怒的羅大佑也許誤會了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宅少


  先講一段往事:

  曾有一對台灣情侶在南非旅行,碰到一位出租車司機,路上一直哼著一首歌。他對情侶說:


  這是我媽媽生前最愛的歌。1993年,我和媽媽在剛果的一家中國餐廳裡聽到這首歌。媽媽非常喜歡,餐館老板就送了她一盤磁帶。

  不久後,母親去世,磁帶不翼而飛。每當思念母親時,非洲司機都會想起這首歌。為此,他特意跑回剛果去尋找那家中國餐廳,不想餐廳早就倒閉了。

  後來,每當遇到中國人,他就會問他們:“你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嗎?”可惜,他找了很多年,沒有一個人能給他答案。

  最後,台灣情侶告訴他:

  這首歌叫做《戀曲1990》,寫這首歌的人,名叫羅大佑。他寫的是一個男人思念一個女人,想念那個女人烏溜溜的黑眼珠和甜美的笑容。

  

  聽到這裡,非洲司機喜極而泣,一面說著“那個漂亮女人一定就是我媽媽”一面伴隨著音樂哼唱,唱著唱著便掩面痛哭。

  早在2000年,羅大佑曾到上海開過一場演唱會。無數來自北京的文藝青年,包了一節火車車廂直奔上海,只為見他一面。


  那些人裡面,有做《曉說》的高曉松,有做《十三邀》的許知遠,還有做《讀庫》的張立憲。

  高曉松曾回憶道:“演唱會結束後,上海整條街的酒吧,大家抱琴歌唱,一首又一首羅大佑,大家在那裡懷念自己的青春,懷念那些熱血沸騰的歲月。”

  對此,曾有記者問羅大佑:“你不擔心嗎?上海演唱會,大家是為了懷舊而去的。可隨著時間推移,70年代的人不再懷舊了,80年代的人又不夠熟悉你,你怎麼去面對這一切?”

  我想,那個非洲司機已經替羅大佑給出了答案: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時代的節奏如何變幻,那些打動人的旋律,根植在人們心頭的感動和激情,永遠都不會消逝。

  因為它們來自人類心底的共情,來自那些蜿蜒歲月裡,時間和生命的對話。

  而羅大佑,早已寫下了太多這樣的旋律。01

  1982年,28歲的羅大佑還在醫院放射科做醫生。一天,他收到台北市議員送來的一堆體檢病歷,其中有兩個人的名字令他一生難忘,一個叫“陳水扁”,一個叫“謝長廷”。

  那一年,羅大佑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因為專輯《之乎者也》的出版,羅大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幾乎一夜之間,他成為了台灣無數青年人崇拜的精神偶像。但此時此刻,羅大佑內心深處卻遭受著巨大的煎熬。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