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107名美国年轻人和他们家庭 残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又一篇描述中产父母为孩子教育焦虑的爆款文章《疯狂的黄庄》在朋友圈刷屏。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一篇爆款,至少我记忆里印象比较深是此前的一篇讲海淀如何拼娃的。此类文章无一不是巨细无遗地讲述北京的家长们如何熬夜爆肝陪读报班辅导功课料理生活起居,家底都烧光了只为搞一套学区房,即便买不起花天价租一套也可以。学生如何刷题刷到生无可恋,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学一个个飞升北清复交哥大斯坦福而自己只能吞下翻不了身的苦果。这些真实的故事非常精彩又异常残酷,直戳家长的肺管子,不成为爆款是不可能的。

  或许这篇《疯狂的黄庄》结尾说的那样,在这个竞争残酷的圈子里,“总有人要赢,为什么赢的人不是我?所以谁也不敢懈怠。根本停不下来。”什么是赢,如何能一直赢?子子孙孙无穷匮矣。即便是这些出身名校自带光环,并且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拥有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北京教育资源的人,很可能被全国99%的人羡慕着,但在他们所困守的圈子里,依然看不到尽头。每个人都被裹挟在时代的车轮上,不由自主地前行,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甩了下去,跌落尘埃,万劫不复。


  如同毒药,却甘之如饴。

  文| 毛球

  从“疯狂的黄庄”可以生发出无数种解读,教育之殇,阶级之痛。从下面这本美国人写的《我们的孩子》中,是否可以读出一些端倪,我不知道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你可以看看。下文节选自该书的引言部分,有兴趣的焦虑中产可以慢慢读。


  

  《我们的孩子》


  [美] 罗伯特·帕特南

  译者:田雷 / 宋昕

  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本文摘自该书最后一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其在社会学调研中所使用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同时,讲述了一幕幕富家子和穷孩子的人生故事。

  有些人从数据中认识世界,但大多数人是通过故事来了解生活。鉴于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让更多受过教育美国人看得到“社会的另一半是如何生活的”,我们就用大量的篇幅去讲述富家子和穷孩子的人生故事。当然,本书大部分还是让严谨的数据来说话,这些定量证据确证了美国孩子之间日渐扩大的机会鸿沟。但是,虽然量化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美国儿童现在的生活状况,以及我们为什么应当关心孩子的事,但阅读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却始终如同雾里看花,让我们难以体会生活的真相:在眼下的世界,“我们的孩子”意识全面枯萎,为孩子提供机会成了一家一户的私人责任,成长于这样的时代意味着什么?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4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1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