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黃河下游“人沙賽跑”仍在繼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7月26日,位於陝北的黃河支流無定河發生超歷史洪水,45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挾沙量高達980公斤每立方米。灌入綏德縣城的洪水退去後,部分路段淤沙竟厚達1米。次日,支流洪水疊加,黃河形成1號洪峰。


  

  7月28日10時,洪峰演進至小北幹流合陽段時,高含沙洪水對河床劇烈沖刷,將河底泥土大塊大塊掀起,形成罕見的“揭河底”現象。7月28日下午,洪水進入小浪底水庫後,高含沙水流潛入清水下前行,形成“異重流”奇觀。


  采訪中,《了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自2000年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以來,通過攔沙和調水調沙,黃河下游河道累計沖刷泥沙28億多噸,“懸河”沒再長高,黃河下游進入難得的沖淤平衡期。但今年黃河1號洪水所演繹的“水沙變奏”卻發出警訊:雖然入黃泥沙銳減,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黃土高原輸沙規律未變,黃河下游持續數千年的“人沙賽跑”遠未到散場時。

  黃河漲上天怎麼樣呢?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在春秋以前,黃河在下游沿大禹故道處於漫流狀態。春秋時,各諸侯國開始築堤阻水,從而使黃河由地下河向地上懸河演變。到西漢初,就有了“河高出民屋”的記載。

  公元7年,賈讓應詔給西漢哀帝上書,對頻繁決溢的黃河提出治理之策,這就是著名的“賈讓三策”,最早全面闡述了黃河治理思想,對後世影響巨大。上策為人工改道,不與水爭地,使黃河“寬緩而不迫”;中策是開渠分流,分殺水怒,並引黃灌溉;下策是被動加高增厚堤防,但“勞費無已,數逢其害,後患無窮。”


  受生產力、人口增長等多種條件局限,歷代治河大都采取了築堤束水之策,從而使“人沙賽跑”曠日持久。由於泥沙淤積,黃河下游河床每年升高約10厘米,河床每當淤高到一定程度,河水就漫出河槽另尋出路,進而發生決口和改道,如此循環往復,而“善淤、善決、善徒”也成了黃河一大特性。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發生大的改道26次,決口1594次。

  1952年,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就曾發出這樣的疑問:“黃河漲上天怎麼樣呢?”為了確保下游安瀾,新中國成立後,先後4次加高培厚黃河大堤,目前大堤平均高度達10米,所用土方可以壘13座萬裡長城。但歲歲安瀾中,“懸河”之危並未解除。目前,黃河下游河床普遍高於兩岸地面4~6米,其中比新鄉市地面高出20米,比開封市地面高出13米。

  近30年來,隨著沿黃地區用水增加,進入黃河下游沖沙水量減少,黃河主河槽淤積加重,“懸河之中又長出一條懸河”。目前,黃河下游大部分河段出現“二級懸河”,其形態為:“槽高、灘低、堤根窪”:


  河槽外高於灘面2~3米,內呈“淺碟狀”,而灘面又高於背河地面4~6米,即使發生中小洪水,主槽也難以容納,在橫比降大於縱比降幾倍乃至十幾倍的不利河道條件下,必然造成重大河勢變化,出現橫河、斜河,增大了大堤“沖決”和“潰決”的危險。

  塑造協調的水沙關系

  2002年7月4日,隨著小浪底水庫3個排沙洞閘門陸續打開,濁黃色的水流如巨龍般噴湧而出,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後落入河道,世界水利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調水調沙自此拉開大幕。到2015年,經過19次調水調沙,累計將下游河道中9.66億噸淤沙送入大海。同時,黃河河槽也刷深下切2米多,最小過流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200立方米每秒。

  黃河難治,重在泥沙,根在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據測算,黃河水量56%來自蘭州以上,而90%的泥沙卻來自中游河口鎮至三門峽區間,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來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來自幾場暴雨洪水。能不能用人工手段打破時間差和空間差,重新組合水沙,變不平衡為相適應,進而實現下游河道沖淤平衡呢?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4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