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香港: “新香港人”20年:夢想與奮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毫無疑問,香港是一座移民城市。


  “在香港這個島上生活的人,長期以來很少人覺得自己是天生的主人,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移民,只不過在不同時段移民而來。”龍應台在一篇文章裡寫道,因為是移民聚集地,這使得很多外來者“一不小心”就留了下來,很容易覺得“這是我的香港”。

  


  歷史上,內地居民曾多次大規模移民香港,香港回歸後,越來越多的內地青年人來到香港求學和發展。數據顯示,自香港回歸後,從內地移居香港的總人數粗略計算約有100萬,約占了香港近730萬總人口的13.6%,這當中的一部分,即所謂“港漂”。

  在香港,這些移民被稱為“新香港人”,“新香港人”正成為補充香港人口與人才的重要來源。懷著對這個現代、浪漫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憧憬與向往,人們來到香港學習、工作、生活。他們大部分人在這裡拼搏著,精神昂揚。

  當然,這裡也並非全然是奶與蜜之地,固化的產業結構、高不可攀的房價、狹窄的居住環境、快節奏與高壓力的工作方式,諸如此類的美麗香港的另一面,使部分“新香港人”最後又退回內地,其中亦不乏主動離開者。

  即便如此,甚至一直以來圍繞香港發展是否需要“新香港人”這一話題存在爭議,但是,仍不斷有內陸人湧入這個“東方明珠”,希望在這裡落地生根,最終融入香港社會。

  出公屋記

  2017年8月1日下午,許驥回了一趟曾經居住多年的大窩口邨公屋。


  “公屋”即“公共屋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或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公共房屋,以低廉的價格租給低收入階層居住。大窩口邨公屋是修建較早的一批,1970年代就建起完成。

  申請公屋需要一些條件,許驥當然不具備,這個公屋是他母親經商失敗之後申請下來的,許驥來港後,從2011年開始,他與母親以及同母異父的妹妹一起擠在這個只有16平方米的房間裡,直到2016年上半年他搬走。搬離後的這一年多時間,他很少回到這裡。

  出生於1985年的許驥是浙江麗水人。他的父母早年離婚,母親改嫁到香港,並且拿到了香港身份。在母親移民香港時,有一個帶孩子到港的名額,由於許驥歸父親撫養,就一直沒有動用這個名額。直到2004年,許驥17歲,“是最後的機會了,年滿18歲就不能再投靠母親”,經家人協商,“最後決定我來香港”,他改由母親撫養。


  就這樣,許驥成了一個“新香港人”。許驥來港的方式是持所謂“單程證”。

  據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介紹,1980年,經中、英兩國政府談判決定,每天可有75個內地居民經批准到香港定居,由內地相關部門開具《前往港澳通行證》,這些人都是香港居民在內地的配偶、子女等親屬,到了1995年,這一數字每天增加到150人。

  過去20余年,從內地來港定居的居民,大部分都是通過此種方式。 有數字顯示,截至2014年底,回歸後來自內地的約100萬香港移民中,其中約83萬是持單程證赴港人士。

  另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字,九成以上持單程證的移民,都是基於家庭團聚的理由申請到港。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