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又一个孩子自杀 这些话父母别再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明朝祝允明的《读书笔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这和养育孩子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养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观察自己、完善自己,谦卑地学习,而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没有过错、不可以被指责的君主。事实上,没有人不曾犯错,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反思。


  昨天又看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个视频

  泰国一位父亲和儿子吵架,愤怒的父亲对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随后还将上好膛的枪放在了儿子面前,结果儿子真动手了……

  杀死孩子的并不是枪,而是父亲过激的言行。只因一时冲动,一个好好的家庭就这样毁了……

  在四川渠县的男孩小斯在参加完高考后,跳河自杀,在QQ空间里留下了数千字的“遗书”。小斯在遗书中控诉了自己小时候经常遭到父亲的无端打骂,因为吃饭打嗝被打、因为夹菜姿势不对被打、因为考试得98分被打。总之,父亲随心所欲的标准,也是他挨打的标准。

  不仅如此,小斯的父亲会经常打击小斯的自尊,总是以自己的思维逻辑对小斯进行说教,而小斯对此的总结是“套路很老、套路不深”。

  最终导致小斯决定自杀的导火索是,他随经营着一辆城乡中巴车线路的父亲一起售票时,小斯问父亲会不会给他发工资,再一次被父亲责骂。于是,小斯的情绪彻底走向了崩溃,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不知道当悲剧发生之后,小斯的父亲面对孩子的遗书,能否意识到,在孩子短暂的一生中,自己究竟给予了他怎样的痛苦和无助。而孩子最终选择了自杀,真的是因为自己的软弱逃避,还是因为这个家庭一步步把他推向了绝望?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父母所说的话语;孩子的心灵也是脆弱的,往往因为家长一句不会实现的威胁蒙上长久的阴影。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我们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人、做事。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威胁性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但事实却适得其反,威胁恐吓不但会使父母丧失威信,更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父母,是人的一生中拥有时间最长的角色之一。做好这个角色,需要我们的反思,也需要不断地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要给孩子更高质量的爱,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平等的尊重,孩子也是规则的监督者

  前些天,我在表姐家见到了这样一幕。小外甥因为淘气,被表姐打了一巴掌,小家伙哭得撕心裂肺的。表姐没好气地问:


  “怎么,还委屈你了啊?”小外甥倔强地仰着小脸,说:

  “妈妈骗人,你说不许打人,你还打我!”

  表姐一下子就愣住了。之后,表姐向小外甥道了歉,小外甥也火速地原谅了妈妈。

  其实,与孩子建立平等沟通的基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与孩子执行同一套行为标准,才能成为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心悦诚服地遵守规则。

  爱不越界,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很多家庭中,会出现一个典型的“倒错现象”,那就是“父母都在关心孩子,而孩子在关心家庭。”父母给孩子划定了一条跑道,然后对孩子的行为密切关注,容不得孩子出一丝差错。而孩子却在关注整个家庭安不安稳、幸不幸福。

  爱的补足,给孩子丰盈的内心世界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0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8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