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式”相亲的进化史(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毁誉参半,一边是标榜独立自主的“千禧一代”,另一边是打着“有爸妈更放心”却形似包办婚姻的所谓“中国式”相亲。孰知“中国式”三字实则内含着数千年中华文明,我们难免要问,难道中国从古至今儿女婚姻就是由父母包办?若是要真诚追求自己幸福的年轻人,他们相亲、婚恋又有哪些方式和恰当的时机?


  节日宴游:父母与媒妁之外的自由空间

  “取妻之如何?必告父母……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终占主导地位,繁琐的嫁娶流程中,子女如同傀儡,但于此之外,并非毫无恋爱自由,节日宴游成为了青年男女相亲的一个重要寄托。


  《诗经》里处处可见“相会”、“约期”的字眼,东门城头、蒹葭丛边、江流河畔都留下青年男女的约许,尚未彻底被礼俗约束的先民们爱得大胆热烈。《周礼》中有言:“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男女私奔不但不会遭到禁止,官方还公开为之正名。

  

  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人结识伴侣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出游相亲的习俗可上溯到先秦,鼎盛于隋唐,杜甫有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一习俗伴随宋明理学的兴盛才逐渐衰落,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地方保留这一古老习俗。仲春之月,适龄男女相会春水之滨,仕女盛装出行,士子曲水流觞,嬉笑玩闹间情愫暗生,互赠礼物时暗许芳心。

  与之相似的还有正月十五上元节,作为古代的大众假日,到明宣德朝,元宵节假期长达二十天。在这举家出游的夜晚,“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自然也会生出《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对昆仑奴面具下的薛绍暗许一生的桥段。


  

  《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错认薛绍


  同年大会:门当户对礼俗下“凤凰男”的逆袭

  “门当户对”的提法鼎盛于魏晋六朝,至唐中后期才渐有松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郡望是名门望族联姻的唯一依据。隋唐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门第最高,子女嫁娶亦首重门第。

  《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不被认可,崔父为丞相,张父为尚书,官职其实差距不大,郡望却相差甚远。崔父出身博陵崔氏,母亲出身荥阳郑氏,而张生的西洛张氏,并非“海内望族”。崔老夫人之所以说“门不当户不对”,看的便是郡望。莫说尚书的儿子,皇帝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无情拒绝。出身寒微的宰相李义府,为儿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处处碰壁,还受到羞辱。

  唐初数代对门阀制度连续打击,婚姻风气方有所改变。唐传奇名篇《游仙窟》,便反映唐代士人的爱情婚姻观念,向“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并重转变。“郎才”的最高境界便是科举状元,这就不得不提到流行于唐宋的同年大会。唐宋科举盛行,科举还是士子与女性结合的重要媒介,得中进士、状元的士子,往往成为朝中大臣乃至皇帝择婿的重要对象。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