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藝術家們的“好色”探索(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人類對色彩和色覺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感性到科學的過程:19世紀中葉法國化學家E.謝弗雷爾總結出關於藝用色彩的混合理論。科學家Young(1802)、 Helmholitz(1862)提出了色覺的神經生理學理論。有些畫家通過學習,掌握了顏色混合的效果與色覺的產生機理,並把這些知識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上世紀以來,隨著西方寫實繪畫的式微,畫家對色彩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由此形成了幾種新的繪畫流派。


  撰文林鳳生(上海大學教授,《自然雜志》退休編審)

  1喜歡色彩是人的天性


  喜歡色彩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幾萬年前的岩畫上可以看到原始人將奔跑的野生動物畫在洞穴的石壁上——圖1便是拉斯科洞穴裡生動精彩的野牛壁畫[1]。他們用氧化鐵粉給牛的身背上色,用碳黑粉來勾勒輪廓,畫面生動而精彩。用色的標准也是寫實,力求再現客觀真實的世界。

  

  圖1. 拉斯科洞穴裡生動的野牛壁畫(約2萬年前)

  古人為了畫出顏色絢麗的圖畫,不斷地從各種天然礦物裡尋找顏色材料:白色是從石灰和石膏裡取得的,綠色和藍色是從金屬銅裡萃取的,紅色和褐色是從氧化鐵中提取的……他們甚至從金、銀和寶石中獲取色料。像繪畫用的群青藍顏色就是來自於比金子還要貴的天然寶石——天青石。這種清澈的深藍色顏料內含黃鐵礦斑晶,閃爍著金光,經久不變,常用來給法老面具的眼睛和胡子著色[2]。


  

  圖2. 圖坦卡門面具(距今有3300年),用金子與天青石制成。至今已經有3300年的歷史。


  2好色的威尼斯畫派

  偉大的文藝復興掀起了西方繪畫藝術的第一次高潮,弗羅倫薩畫派的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和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都是名垂藝術史的大師,他們以幾何透視、解剖學、數學等科學知識為基礎,在二維平面上再現了三維立體的世界。不過,當時還有一個可以與之匹敵的畫派——威尼斯畫派。

  與佛羅倫薩畫派不同,威尼斯畫派不講究造型,也不追求寫實,卻鍾情於色彩繽紛的風格。當時,位於意大利半島的威尼斯城還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和貿易中心。潮濕的氣候、湛藍的大海、穿梭往來的商船,以及五光十色的玻璃、陶瓷和奢侈品,使畫家不僅善於捕捉自然風光的絢麗多彩,而且追求舒適豪華的生活,因此視覺感官的享受成為畫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佛羅倫薩畫派一再強調的素描、透視和輪廓線,完全淹沒在威尼斯的陽光、和水氣之中了。誠如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這種享受不需要科學和知識,但需要美。” [3] 威尼斯畫派創始人喬瓦尼·貝裡尼(Giovanni Bellini)的傑作《諸神之宴》(圖3),說的是酒神設宴款待眾神的故事。當我們觀賞此畫時,見到的與其說是天堂裡的景色,還不如說是人世間的威尼斯:畫面以田園牧歌式的節奏展示了當時上流社會貴族的優雅生活。請特別關注畫中使用的色彩:人物的衣著上色都使用了極其昂貴的顏料,所以格外鮮艷奪目。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