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張幹二院士:參與采集工程的感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2年5月,得知自己入選了這批中國科協組織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我深感榮幸,同時又感到惶恐。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術工作者,並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事。一生只力求探索自然規律和追求科學真理,不管教學上還是科研上,都根據這樣的基本思想來進行工作而已。國家與人民給我這樣的重視與榮譽,我真是受之有愧!


  

  ▲2013年7月,廈門大學理論化學研究團隊,前排中間為張幹二。


  

  ▲張幹二院士采集組工作照

  我特別強調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高校的教授,更是要以上好課、培養好學生作為首要任務。真正要做好教學、講好一門課都是很不容易的,教師不能照本宣科,應該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形成自己的系統。如果教授只是單純做科研而不管教學,那他的科研也難以系統、深入,概括面也會太窄。教學與科研存在著互動關系,如果教學搞好了,能使科研更深入;同時科研上得到的成果,如果能回饋到教學中,就能很好地拓展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我力求以教學為主、科研為基,爭取做到教學與科研相長。


  我回顧了下自己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點成果:第一是在角動量理論應用於多面體分子軌道上,具有我們自己的特色;第二是置換群理論,包括後來的價鍵理論,以及共振論在化學上的應用等方面;第三是休克爾矩陣的圖形方法,根據分子的幾何構型可直接寫出分子軌道系數。這些工作都是和研究生們一起互動研究,慢慢發展起來的。遺憾的是,由於自己的數理基礎不夠,很多工作沒有深入研究下去,沒能再做出更多的發展。

  科學上的創新常常來源於對傳統理論的挑戰,以及對現實實踐的“反叛”。我們做理論研究的,更是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可能還要承受許多不解與質疑。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際科學技術的應用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一個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是成就不了學問的。從事基礎研究,你絕不可能知道它將來會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 也不可能知道它會給你帶來多少的功名。你只有對研究有興趣,愛它、迷它,淡泊名利,才能無怨無悔地為它獻身。


  我很以自己的教師職業為榮,盡力做好本職教學與科研工作,希望能為現在的年輕人留下一兩樣有用的工作,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參與這次采集工程的人員主要有:林夢海、黃宗實、郭曉音、秦海妹等。其中,林夢海是我的第一屆研究生,和我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對我的學術發展、性格特點都很了解,而且她的專業基礎深厚,寫作經驗豐富。由她負責我這次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作,我感到很放心。她工作認真盡責,查閱檔案、資料、參考書,聯絡相關人員進行訪談,負責撰寫研究報告的大部分內容,這一年多來為了采集工作經常加班加點。

  另一位撰稿人黃宗實是中文系出身,為了克服“隔行如隔山”的困難,他多次前往人事處、檔案館查閱各類檔案,采訪更是每場必到。在通讀了各類資料的基礎上,他在項目啟動初期就制定出年表大綱,並隨著采集采訪的進行不斷地修改與完善。他的文稿都用手寫,在修改過程中常要補充、謄抄,往往工作到深夜,手寫稿達數百頁。在初稿完成後,他更是發揮專業優勢,填補歷史背景空缺及遺漏。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9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6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