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你覺得是在給,其實是在要(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 不配享受


  我 不配擁有

  但


  我 渴望享受

  我 渴望擁有

  

  通過照顧你

  我也逃離了那個虛弱的自己

  我的每段感情裡面,我總是付出得太多,慢慢的,對方都變得不再珍惜自己了。好煩自己啊,我該怎麼辦?

  發消息來的這位網友說,她剛剛又失戀了。

  我常常會替對方著想很多,會想他工作上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麻煩事,我能不能幫他分擔些焦慮;他生活上會不會缺點什麼日常用品,我能不能給他買點;我買來水果要不要給他送去一些,因為他平時沒有吃水果的習慣;逛街看到些好東西,雖然很貴,雖然我收入也不高,但我還是會買下來送給他,因為想著他可能會喜歡。


  為什麼我付出了那麼多,他卻好像從來沒有感動過?

  01

  這讓我想起叢飛的故事。

  叢飛是一名愛心人士,也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叢飛商業演出頻繁,按說本該是生活富裕,但他把幾乎所有的工作收入,都拿去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他參加過400多場義演,捐給他人300多萬。他拼命演出,卻耽誤了自己的治療,因病而辭世。


  

  在叢飛患病住院後,有家長因為沒有及時收到學費,便打電話來‘要錢’。在得知叢飛住院的消息後,便問“何時病好出來掙錢”。

  也有受助者在大學畢業後,便斷了和叢飛的聯系。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不小心說出了曾受資助的事情,媒體報道後,他要求叢飛聯系媒體刪去他的名字,因為覺得沒有面子。

  還有受助者認為,叢飛的捐助行為是對其另有所圖。

  那叢飛究竟圖的是什麼?

  02

  布萊克曼在《心靈的面具——101種心理防御》一書說,這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叫病理性利他。“這是一種投射和與受害者認同之間的組合。幫助貧困者使你忽略自己的口欲(依附性)驅力,而它卻被投射到了接受者身上。你代理性地享受被照顧的滿足感,與此同時,你以剝奪來懲罰你自己,以便緩解因為你的貪婪而產生的內疚感。”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