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加国校园: 父母应理性引导孩子参与学业竞争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鼓励孩子参与学科竞赛,鼓励孩子功课考“第一”是当今父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然而,竞争是把双刃剑。父母应理性地引导孩子参与学业竞争,谨防竞争的负面效应和消极作用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不应盲目鼓励孩子参与过多的学科竞赛

  优胜劣汰,分出输赢是竞赛的规则和结果。但孩子不可能每次都是赢家。竞赛失利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对任何孩子的自尊心都是一种伤害。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参加竞赛的次数越多,心理受伤的几率越大。特别是那些屡战屡败的孩子,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不仅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罕极大地妨碍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建立正确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其优势学科的相关竞赛。在这样的学科竞赛中,孩子能更好地发挥自我潜能,更多地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并极大地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父母应鼓励孩子参与其感兴趣的学科的相关竞赛。由于是兴趣所在,竞赛内容、竞赛过程本身就能带给孩子足够的快感和乐趣。在这样的学科竞赛中,竞赛的结果不再是孩子关注的重点。孩子会积极主动地接受赛前的强化训练,会轻松平和地参与竞赛。即使遭遇失败,孩子也会更多地从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找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并渴望下一次的挑

  战,以证明自己的进步和实力。兴趣与乐趣、主动性与挑战性、失败与成功,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孩子会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其实,这也正是竞赛的精神和魅力所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记忆、词汇、体育运动等技能活动;一些诸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等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竞争性任务,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这样的竞争活动,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参与。

  家长不应一味强化孩子的“第一”意识和名次意识。


  排名的残酷性和“第一”的偶然性,父母和孩子其实早已心知肚明。但是不少父母依然“鬼使神差”地不断强化着孩子的“第一”意识和名次意识。特别是那些对教育心理和学习心理了解不多,理解不深的父母,更“迷信”或误认为“第一”意识和名次意识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其实,心理学研究经验教育已经证明,能真正强大地、有效地、持久地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内因性的,即孩子“发自内心”的动力,例如,认知的好奇心,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对学习的内在个人价值的追求,明确的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标准,科学的学习策略以及自尊心、成就感和渴望被他人认可、接纳、赏识的需要等。如果家长一味地强化孩子的“第一”意识,就会误导孩子把学习当作争取“第一”和获得的排名次的手段。一旦孩子把学习当作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其学习的内因性动机就会逐渐淡化和弱化,甚至丧失。孩子不是

  真正地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孩子没有战胜困难的动力和勇气,“趋利避害”,知难而退;甚至为了避免失败或轻松取胜而“不择手段”:妒忌猜疑、弄虚作假、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父母只有理性地引导孩子参与学业竞争,才能使竞争真正地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并健康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