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淺談加國天才班:好學生進不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朋友的女兒自小聰明伶俐,在學校也是品學兼優,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


  女孩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裡要進行“天才班”(Gifted Program)的選拔,朋友全家人早就對此進行了充分的准備,可謂志在必得。

  但孩子的班主任根本就沒有推薦她去參加考試,反而推薦了本班另外一位學習成績不如她的男孩。結果,那個孩子順利通過了考試,並在四年級時轉入“天才班”就讀。而朋友的女兒由於失去了這次機會,只能繼續留在原來的學校。


  女孩的父母覺得老師對女兒很不公平。他們最想不通的是,平時老師總是說孩子如何如何優秀,自己又是如何如何喜歡她,可為什麼到了“關鍵時刻”,卻不願意給孩子機會呢?

  朋友夫婦曾經專門約見老師,就此事進行了溝通。老師明確表示,她不贊成這個孩子去讀“天才班”。

  老師說,女孩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學習成績尤其突出。說明她現在對在本校的學習很適應,完全沒有必要換校。老師還指出,如果讓她去考“天才班”,相信肯定能考上。但附近那所設有“天才班”的學校最多只到五年級,之後又要到另外一個很遠的學校去讀。這個女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頻繁變換環境對她未必是件好事。

  聽了老師的解釋,朋友夫婦將信將疑。周圍有些熟人聽說了此事,就建議他們自費讓孩子參加測試,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前途。到底怎樣做才對孩子最有利?朋友夫婦真有點進退兩難了。

  這幾年,朋友圈子裡,讀“天才班”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很多人的眼裡,能不能考上“天才班”,似乎已經成了判斷孩子是不是“好學生”的重要標准。

  發生在朋友孩子身上的事情,令我不禁想起了當初大兒子讀“天才班”的經歷。剛來加拿大時,由於生活不穩定,多次搬家,兒子也換了好幾個學校。無論在哪個學校,他都算不上是學習成績最好的。由於上課不專心,還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然而,他竟意外地獲得了入讀“天才班”的機會。

  記得那時候,兒子班裡有一個也是從中國來的小男孩,成績比我的孩子好,尤其是數學非常出類拔萃,可老師卻並沒有推薦他去讀“天才班”。當時,那位男同學的媽媽也是非常氣憤和不平。

  其實就連我自己,也不清選拔“天才班”的標准到底是什麼。按學習成績?肯定不准確。按智商高低?很多孩子根本就沒有得到測試機會,又如何判斷誰的智商更高呢?


  後來偶然結識了一位在教育局工作的香港移民。得知她的工作與特殊教育有關,就專門向她請教了這個 問題。

  這位女士告訴我,“天才班”教育體系始於七十年代。一開始,並不是專門針對所謂“優秀生”而設立的。最初是考慮到有些孩子雖然智商較高,卻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適應普通的學校教育,便把這些孩子集中到一起,試圖用一種更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來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展。

  換句話說,這些孩子並不一定非得是“優秀生”。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其實是需要幫助的孩子。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進入“天才班”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智商測試達標;第二,無法適應普通學校的教育方法。

  如此看來,我的大兒子當初之所以能入讀“天才班”,而那個成績更好的男孩子卻沒得到機會,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才班”的教育理念和選拔標准也在逐步發生變化。按照這位業內人士的說法,每個學校和老師對“天才班”教育的理解不同,在具體操作上就會有所區別。

  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孩,其學校還是遵循傳統的“推薦”程序。按照她的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理念,這個孩子雖然非常出色,但已經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中如魚得水,不需要“特殊教育”,也就沒有必要換學校。在她看來,讀不讀“天才班”,要看你是不是真的需要,而並非是一種“榮譽”,更不是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准。

  而在華人比較集中的一些地區,由於家長對孩子能否入讀“天才班”非常重視,有些學校為了適應這種需求並避免糾紛,就幹脆略去“推薦”程序,而直接進行“統考”。也就是說,全體三年級學生都有資格參加“天才班”考試,然後按照測試結果決定到底誰能上“天才班”。在這些地區,“天才班”幾乎囊括了附近各個學校智商和成績比較出色的學生,有點類似於中國的重點學校或重點班。

  我把自己得到的這一信息轉告給朋友夫婦,他們也覺得人家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女孩最終還是按照老師的建議留在了本校讀書,不僅各科成績都很好,而且深受老師喜愛,孩子的自信心也特別強。

  兩年後,女孩在同一學校讀書的弟弟考入了“天才班”,而推薦他的老師恰巧是女孩過去的班主任–那位不贊成她轉校的女教師。

  這位老師在約見孩子父母的時候說,他們的兒子雖然很聰明,但也非常貪玩,缺乏學習動力。她認為,這個孩子需要一些挑戰,而“天才班”或許比較適合他。

  “天才班”的體系存在了這麼多年,為很多高智商的孩子提供了更好地開發自身潛能的機會。但是,如果孩子沒能進入“天才班”,也完全沒必要因此而氣餒。“好學生”沒能進入“天才班”,絕不代表他們就不是好學生。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子.此.始.御] 2012-11-14 22:40
    恍然大悟,很有參考價值。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