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讓中共不想打、也不能打台灣的安全戰略2.0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會不會武統?不在於有無軍事實力,而在於是否承受得起後果與代價。


不過,如果只有統一台灣才能挽救其政權,它也會毫不猶豫地動手。

判斷北京是否會用武力統一台灣,不能只看中共軍力,是否有攻打占領台灣的實力。也不從其領導人的個性、來決定,而是要看“利益與成本”之間的結構性關系。


北京計算後發現:武統台灣所必須承擔的代價——遠遠大於它所能獲得的政治利益時,它就會暫時收手。

但反過來說,如果其國內外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使得北京面臨“只有統一台灣才能維系政權正當性”的情況——那麼北京在高風險下仍會選擇動武,即使代價巨大,武統也會被視為不得不走的選項。

因此,台灣的戰略思維,不能只是觀察研究北京“有沒有能力打”?而是要理解:“中共能不能承受,發動台海戰爭的後果與代價”。

這種判斷不是基於主觀意志,而是基於結構性成本的客觀計算。當武統的經濟代價,被清晰預期為產業斷鏈、經濟崩盤、與社會動蕩時,理性決策者將避免啟動戰爭。

真正阻止戰爭的,不是台灣想不想要和平,而是讓北京在每一次計算中,都得出同一個結論:“代價太大,打不得。”

台灣需要新的戰略——台灣安全策略 2.0:讓世界離不開台灣,讓中國無法與台灣產業鏈脫鉤,讓中共不想打、也不能打台灣



安全策略 1.0:軍事思維的極限

過去四十年,台灣的國安邏輯幾乎可以濃縮成一條線性流程:

軍力 →防御 →嚇阻 → 和平。


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以武止戰”,但這套思維有四個明顯的局限。

首先,它把軍力視為安全的唯一核心,以為只要買足武器、深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就能換取和平。

其次,它把中國視為唯一威脅,認為“不被打”就是台灣最大的安全。

第三,台灣在這個框架裡永遠是被動的:美國說什麼,我們配合;中國動一下,我們回應一下;議題從不在台灣手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套 1.0 思維忽略了台灣真正能阻止戰爭的力量——半導體、供應鏈、全球依賴、經濟安全、社會穩定。


這些因素才是真正讓“沒有人敢打”的原因。

讓世界離不開台灣中國無法脫鉤

2.0 的核心完全不同,不是依靠軍力去“嚇阻”,也不是靠喊“和平”去換取幻想,而是要創造一個新的結構:不是用軍事力量嚇阻中國攻台,而是讓中共“不想打、也不能打”。

因為一旦開戰,北京承受的代價,比軍費、傷亡還要深,比經濟制裁、國際政治壓力更大甚至是,甚至到“政權存亡”等級。

這就是台灣安全策略 2.0 的本質:世界離不開台灣;讓中國無法與台灣產業鏈脫鉤;讓中共不想打、也不能打台灣

這不是口號,而是現實可以做到的結構性布局。台積電被稱為“護國神山”,在最高端芯片生產上占全球市場84%,形成強大的“矽盾”嚇阻力。這將台灣的安全與全球電子業利益深度捆綁,促使國際社會,為了自身利益必須一起確保台海不爆發戰爭。

什麼讓中共不想打、也不能打台灣

台灣與大陸之間,高度整合的產業鏈,使台海一旦兵戎相見、武力沖突的代價遠超一般想像。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