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选择与谁结盟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最近,美国在外交上主动出击,动作连连。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美国重启了与柬埔寨的联合军演。 这个名为吴哥哨兵的联合军演时隔八年重新启动,是一次具有象征性的外交突破; 柬埔寨长年被视为中国东南亚最亲近的伙伴,尤其是云壤港的中方军事设施曾引发美国警惕。 如今军演重启,意味金边愿意重新与美方接触,也反映华府在外交手段上的灵活运作。 这不仅是防务合作,更是美国重新插旗中国“后院”的行动。

第二件事:几乎同一时间,川普在白宫召开中亚五国峰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主题是稀土、能源与基建。 这是美国自冷战后首次和该区进行如此高层次会晤。 峰会结果包括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贸易与投资协议,哈萨克斯坦宣布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显示美国中亚成功建立新的外交触角。 这场行动的战略指向明确: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 同时削弱俄罗斯的区域控制力。


第三件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东盟防长会议上,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除了公开批评中国在南海破坏稳定以外,还提议建立“海域意识共享系统”(MDA),以协助东南亚国家监控海域行动。 他强调:“没有任何国家的创新和规模比得上美国,我们乐于与盟友共享这些能力。”这番话明确表达,美国愿意以技术与情报为核心,重建在东南亚的安全网,与澳洲、日本菲律宾等盟友形成印太防卫共同体的雏形。

这三个外交上的动作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外界谈论川普外交时,最常见的标签是“孤立主义”与“反盟友”。 的确,川普任内多次批评北约,指责欧洲国家“占美国便宜”,在国防预算上出工不出力。 他对德国法国等传统盟友不假辞色,甚至威胁要削减驻欧军费或退出多边协议。 这些行为,使欧洲媒体普遍认为川普破坏了冷战后的西方团结,也让许多观察家断言:他正在让美国走向孤立。 但若仔细分析川普外交的整体走向,就会发现这种论断并不完整,也不完全公平。

的确,川普对欧洲盟友强硬,但他并非出于反对结盟的原则,而是出于对不对等关系的不满。 他认为欧洲长期受益于美国的安全保护,却未在财政与战略上给予对等回报。 川普的态度是一种结构性反弹,而非对所有盟友的全面否定。 更重要的是,当欧洲因历史与政治因素难以配合时,川普政府却在另一个方向上—印太地区——展开积极的联盟重建工程。 上述三个外交动作,都可以看做是这个重建朋友圈的代表作。 这说明,美国不是在走向孤立主义,而是在重组盟友结构。 把战略重点从欧洲移往印太,这不是退缩,而是再平衡。


传统的盟友体系以意识形态为黏着,而川普式外交以互利交换为核心:你提供战略位置与资源,我提供技术、军事或市场。 这种关系虽不带浪漫色彩,但更贴近现实政治。 在印太地区,许多国家并非美国传统盟友,甚至有威权体制,但他们在地缘上具关键价值。 川普并不要求他们民主化,而是以防务合作、能源投资或技术支援换取战略协作。 这样的“功能型伙伴关系”(Functional Partnership)正逐步取代冷战式同盟。 因此,外界若仅以孤立形容川普,忽略他在印太与中亚的布局,实属片面。 川普外交的核心并非拒绝全球化,而是对全球化的重构。




川普在白宫召开中亚五国峰会,这是美国自冷战后首次和该区进行如此高层次会晤。 (美联社)

我不认为这是川普个人的思考,我相信这是华府不分党派的共识。 如果说冷战后的美国是“老帝国”的延伸,那麽川普时代的美国则正尝试打造一个“网络式帝国”——以利益链接、技术合作与区域安全为纽带,跨越传统意识形态分界。 美国不是在退出世界,而是在重塑世界的结构; 美国的问题,不是孤立,而是选择与谁结盟、如何结盟。

这正是今日国际政治最值得深思的一课。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0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