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沉默的榮耀》,不沉默的英雄故居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新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劉越)“我70多歲了,在這間房子裡也住了70多年了,你就叫我老吳吧。”


“老吳”是福州籍烈士吳石將軍的侄孫,亦是為素未謀面的“叔公吳石”守著老宅的後人。近日,隨著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這位平日裡安靜守著老屋的老人,突然被無數來自天南地北的訪客包圍。

“這個禮拜天起碼來了幾百號人,江蘇的、武漢的、北京的,專程來的、旅游順道的,都有。”說到這裡,老吳有些哽咽:“越來越多的人記得他、崇拜他了。”


一部劇,一段史,一座屋。熒屏上的英雄走出光影,走進現實。從昔日鮮為人知的“沉默的故居”,到今日人潮湧動的“紅色打卡點”,優秀文藝作品正是讓革命文物“開口說話”、讓英烈精神融入時代血脈的關鍵力量。



10月12日,市民和游客參觀吳石故居。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一部劇點燃一座故居 英雄故裡迎來“打卡潮”

諜戰劇《沉默的榮耀》火了。

這部以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隱蔽戰線英烈為原型,還原新中國成立前後台灣隱蔽戰線斗爭歷史的劇集,一經開播便創下亮眼成績:首日收視率峰值達3.07%,成為2025年央八收視率最快破3的劇集,此後持續穩居中國視聽大數據(CVB)、酷雲、歡網等多平台收視榜首,引發全民追劇熱潮。

劇集熱度迅速“溢出”熒屏,直抵歷史現場。位於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吳厝村的吳石故居,成為市民游客爭相前往的“精神地標”。


故居外人流如織,將軍廣場上鮮花簇擁,手寫寄語“一縷清香祭英烈,萬般崇敬寄哀思”令人動容。更有天南地北的游客專程趕來,只為在雕像前獻上一束花、留下一張照片,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致敬。吳石將軍的雕像下,幾張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閱兵中大國重器的雄姿——游客們想讓英雄看看,這盛世已如他所願。

老吳每晚都准時收看《沉默的榮耀》,他覺得這部劇講的是“自家人的故事”。據他觀察,自劇集開播以來,游客數量顯著增多,“以前也有來參觀的,但最近成群結隊的多了很多。”游客中,有老年大學的講師,有地下工作者的後人,亦有專程驅車千裡只為獻上一束“勿忘我”的普通人。

故居的變化,不僅在於人流。站在吳石雕像前瞻仰的游客們或許不知道“諜報網”“思想戰”這些吳石首創的軍語,但他們正以最樸素的方式,完成著對英烈的致敬。


“這幾天,我也聽說很多人到(北京)福田公墓去祭拜吳石。吳石是八月十五生日,很多人還帶著鮮花、中秋月餅去看他。”老吳很欣慰:“希望你們多多宣傳,讓更多人知道我叔公吳石的貢獻。”

以“真”塑情,讓英烈精神“觸手可及”

吳石故居的“出圈”,是文藝作品激活紅色資源的生動樣本。

過去,革命文物往往以靜態陳列的方式存在,講述方式較為單一,難以引發廣泛共鳴。而《沉默的榮耀》通過藝術化敘事,將吳石將軍“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決絕、“憑將一掬丹心在”的忠貞,具象為可感可觸的人物命運與情感抉擇,讓觀眾在共情中理解信仰的力量。

細究原因,該劇能成為“黑馬”、引發廣泛共鳴的關鍵,在於其“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從吳石1949年8月臨危受命赴台,到朱楓放棄闔家團圓接任交通員,再到1950年幾人因叛徒出賣而集體被捕,每一個關鍵節點均有史料支撐。

劇中,吳石懷著“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信念,朱楓在親人團聚與國家使命間毅然選擇後者,交通員張灝為保護同志英勇犧牲……這些真實而克制的刻畫,讓觀眾在緊張的諜戰節奏中,感受到信仰的重量與人性的溫度。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