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饑荒研究報告:1959~1961年中國饑荒的回顧及啟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文節選自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陳碩先生深度研究有關饑荒問題的報告《1959~1961年中國饑荒的回顧及啟示》,原載於《世界經濟》2011年第4期,轉載僅為學術傳播之所需,並向原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編者按




一、內容提要


對於饑荒、疾病、戰爭(沖突)等災難的研究日益成為發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以及勞動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分支。研究的重點包括對災難本身的描述性推論(descrip-tive inference)和探索災難成因及潛在影響的因果性推論(causal inference)。基於上述兩個方面,學術界對1959~1961年中國饑荒的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途徑展開:第一,對饑荒導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及分布的估計和描述;第二,對饑荒產生原因的分析;第三,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領域,探索這次饑荒造成的短期及長期影響。

CDT 檔案卡

標題:一篇有深度的饑荒研究報告:1959~1961年中國饑荒的回顧及啟示

作者:桃林

發表日期:2025.9.1


來源:微信公眾號“桃林”

主題歸類:三年困難時期

CDS收藏:公民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絡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二、饑荒發生背景的大躍進運動

大躍進運動一般是指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年)的前3年。此前,中國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於1957年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5年底,毛澤東主席基於對國際局勢的判斷認為中國可以加快社會主義改造和國民經濟建設(薄一波,1997)。1956年4月發表的《論十大關系》可以視作毛澤東主席關於中國發展道路有別於前蘇聯模式的系統性表述(L iebertha,l 1995)。中央政府在1958年3月成都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並在同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正式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該方針具有顯著的非計劃色彩。在此期間,關於經濟指標的制定和農業合作化的進度黨內存在思想認識分歧,這一認識分歧反映在“冒進”、“反‘冒進”、“反‘反冒進”等反復過程中,最終以大躍進運動結束。1958年3月以後中央政府計劃決策所依靠的重要部門國家統計局的日常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基本為高指標的制定服務。

大躍進首先從農村開始,在農村地區推進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在農業計劃指標的制定方面,相對於1957年3700億斤的糧食產量,1958年的計劃產量最初為4316億斤,該數字在1958年9月份的北戴河會議公報上被修訂為6000~7000億斤,其後在年底的八屆六中全會上最終被提高到7500億斤(薄一波,1997)。在農業合作化領域,建立規模更大的人民公社來取代原先的高級社,以最大限度地動員勞動力從事農田水利和鋼鐵冶煉;為了增加勞動供給,在農村地區廣泛建立公共食堂以此將婦女從家務中解放出來(Chen,2008)。工業方面典型的躍進發生在鋼鐵等重工業領域,鋼鐵產量指標也和糧食計劃一樣被不斷地向上修正,1958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提出了鋼鐵和其他重工業品產量要“超英趕美”的口號。

高指標客觀上導致傳統計劃部門通過編制計劃、制定預算、實施計劃的方式不再適用。在農村地區發動的大煉鋼鐵運動說明企業無法完成中央北戴河會議上制定的1070萬噸鋼鐵產量的高指標,因為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建成並納入中央計劃的城市鋼鐵廠產量有限:一五期間實現的煉鋼能力為281.6萬噸,整個一五期間產鋼1656萬噸,其中1957年產鋼535萬噸(余揚斌,2009)。當時“毛主席感到計劃有完不成的危險,決定大搞群眾運動,實行書記掛帥,全黨全民辦鋼鐵”(薄一波,1997)。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9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