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福建"号航母电磁弹射歼-15正式曝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据《大伊万频道》报道,中共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军号”等融媒体平台先后上线了《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的先导预告片。 随着这段预告片的发布,被军迷们猜测来猜测去,看“福建”号飞行甲板来来回回看了很多次,“福建”号航母实施的电磁弹射试验,终于露出了一鳞半爪。


一、“福建”号的暗示

从《中国军号》和央视军事等放出的两版先导预告片看,前者还只是停留在《疯狂暗示》的阶段。


通过对“福建”号航母舰面作人员的采访,彰显出电磁弹射器技术之先进,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之复杂,与先前使用滑跃起飞式飞行甲板的两艘航空母舰不可同日而语,堪称“天书”。 但即使是“天书”,也必须掌握到位。

随后镜头一转,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福建”号航母实施电磁弹射前的准备阶段,给了一个“福建”号上的集成式弹射器控制站(ICCS)也就是所谓的“泡泡”(Bubble)的镜头,这是负责根据舰载机起飞重量设置弹射力度的电磁弹射器集中控制站。

第三个镜头则是由弹射集控站下达“二号位允许起飞”的口令,还特地给了一个弹射器操作员按下弹射起飞按钮的镜头,但是紧接着,并没有歼-15T型舰载机弹射起飞的画面,只是给了一个巨大的舰载机阴影掠过“福建”号飞行甲板的特写。



不得不说,这版先导预告片是懂留白的,给广大军迷一个眼神,吊足观众胃口,剩下的大家自己体会去吧。

而相比“中国军号”融媒体的“留白”+“疯狂暗示”,随后央视军事版剪辑出来的预告片就酷得多了。 虽然台词一样,但是非常明确,出现了“福建”号舰面航空保障人员更多的镜头。


其中,身穿绿色背心、背后有“弹射”字样的,应当是电磁弹射器的挂钩和作人员; 身穿黄色背心、背后有起飞字样的,应当是负责向飞行员发出地面指令的起飞指挥人员。

而更大的重头戏是:出现了歼-15型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的画面。 从画面中的舰载机特征来看,嗯,使用的是“一”字型翼尖挂架而不是“L”型挂架,这是分辨到底是歼-15型舰载机还是歼-15T型舰载机的重要特征。

从舰岛外形来看,毫无疑问就是“福建”舰的舰岛,还出现了“飞鲨”的尾翼标识,随后的弹射发令和按下“弹射”按钮的镜头如故,毋庸置疑这就是“福建”号航母实施舰载机弹射起飞的画面了。 只是——依然是只有暗示,还是没有明示。


我们只能根据这个宣传片确定,福建号确实在某个航次中搭载了歼-15T型舰载机,而且大概率是飞上去的。 至于是怎么实施的电磁弹射试验? 嘿,咱们还是等着8月1日晚上正式发布的《攻坚》官宣吧。 毫无疑问,这应当是今年绝不容错过的军迷“重头戏”。

二、福建号的进度

事实上,根据目前披露出来的情况,只能说两点:

第一,福建号的各项试验试航任务,都在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无论走过了怎样的道路,那么现在的前途也已经是一片光明了。

第二,“福建”号的电磁弹射器设计研发和制造水平相当高,其实施电磁弹射试验的进度和时间等,都超过了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的进度。

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在建造上磕磕碰碰,甚至要先匆忙办完服役仪式,才在美国海军控制之下展开电磁弹射试验。 中国海军的福建号航母在弹射试验的紧凑性和科学性上,都超过了美国海军。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1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