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最後通牒內幕:巧抓俄軍攻勢尾聲的談判窗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4日與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在白宮舉行會談時,正式宣布最新一輪對烏克蘭的軍援機制,並對俄羅斯及其能源貿易伙伴下達“50天內必須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的最後通牒,否則將實施100%次級關稅。此舉不僅標志著川普對俄立場出現大轉變,也揭示出美國歐洲政策調整後,對全球能源、貿易和地緣政治局勢的深遠沖擊。


50天期限怎麼算?專家:巧合俄軍夏攻尾聲 談判窗口或開啟

針對川普選定50天作為最後期限,國際戰略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時機並非隨意決定。華府智庫國防重點資深研究員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分析,這一窗口正好落在俄羅斯夏季攻勢即將結束之際,亦即“在烏東、烏南主要戰線推進達瓶頸後,普京或考慮和談籌碼”。


50天期限約至9月初,正逢烏克蘭泥濘雨季、俄軍攻勢結束,也使雙方在軍事消耗後更有壓力接受談判。

卡瓦納同時指出,美國無限期援烏政策難以為繼,歐美武器產能、庫存有限,短期內無法大幅提升。川普選擇此時打出“最後通牒”加上制裁威脅,無疑是希望將俄軍夏攻耗盡後,迫使普京回到談判桌上。

軍援新機制:歐洲買單、美國供貨、北約協調分配

川普14日提出的軍援機制也是一次明顯政策轉彎。簡單來說,美國將把愛國者防空系統等先進武器出售給歐洲國家,由北約協調轉交烏克蘭,或作為歐洲自身庫存補充。川普強調,已經有多個歐洲國家願意將現有愛國者系統交給烏克蘭,再向美國采購新裝備。但五角大樓表示,細節仍在協商,包括交付時程、參與國名單、補償安排等。

這種“美國供應、歐洲埋單”的軍援方式,不但分攤了美國國內財政與輿論壓力,也能避免美國被指直接深陷俄烏沖突。川普自己也說:“這不是川普的戰爭,這是拜登的戰爭,是民主黨的戰爭。”可見其有意切割自身與戰爭責任,同時照顧支持者要求結束“無底洞”援烏的呼聲。

100%次級關稅——劍指俄羅斯能源出口與中國印度

川普此番宣布,若俄羅斯50天內不達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能源出口國、貿易伙伴征收100%關稅,這一“次級制裁”力度堪稱歷來最嚴厲。美國自身對俄進口本就有限,真正打擊目標是中國印度等仍大舉進口俄油的國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資料,2024年美國僅從俄進口約30億美元商品,主要是化肥、鋼鐵、鈾等戰略物資。對俄征收高關稅影響有限,但若連同中國印度、甚至日本歐盟等俄油主要進口國一並制裁,將直接沖擊全球能源市場,也把美國推向與北京、德裡甚至歐盟盟友的新一輪經濟沖突。

專家普遍質疑川普“敢不敢動真格”——畢竟其多次表示烏克蘭美國核心利益,不太可能為此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貿易開戰。若真的對中印征稅,全球油價暴漲將沖擊美國消費者、加劇通脹,這在2024年大選年及選民眼中絕非好消息。

歐洲烏克蘭回應:正面肯定但憂“50天太長”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對川普設下時限表示肯定,認為有助推動普京談判,但也直言“50天期限對於每天承受轟炸的烏克蘭人來說太長”。歐洲各國普遍歡迎美國回歸軍援主導地位,並樂於分擔部分軍費與外交壓力。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在社交媒體強調,已與川普通話,討論加強防空、保護平民、穩固防線等措施,感謝美國及北約支持。他同時感謝美德挪等國協調追加愛國者系統,呼吁歐美保持穩定軍援步調,抵御俄方空襲。

俄股反上漲 川普坦言“對普京失望”:4度以為能達成協議

莫斯科股市在川普宣布挺烏聲明後還上漲2.5%,或許反映出俄方對制裁程度以及川普沒立即實施而感到某種放心。

北京方面,盡管尚未正式回應,但中國每年與俄羅斯的貿易額高達2500億美元,僅石油就占大宗。若美國真啟動100%關稅,將是美中經貿再度正面沖突。

川普本人也承認,自己曾4度以為與普京能達成協議,他自嘲道:“我會說:‘我們快談妥了’,結果他又炸了一棟大樓。”這種反復也讓國會兩黨質疑其戰略持久性。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夏亨(Jeanne Shaheen)指出:“從他近期言論來看,至少川普終於意識到普京一直在耍他。但這樣態度能維持多久還很難說。”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