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昆德拉去世兩周年:作家與祖國不必兩情相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3年7月11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今天是他的兩周年忌辰。

布爾諾是捷克第二大城市,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6世紀,當時克爾特人定居於此。在克爾特語中,“布爾諾”意即小丘之城。9-10世紀,布爾諾因興建城堡而逐漸興旺。13世紀初,布爾諾被日耳曼占領,1243年正式建市。16世紀後成為摩拉維亞的經濟、文化中心。18世紀,布爾諾開始工業化,被譽為“摩拉維亞的曼徹斯特”。1847年安裝煤氣街燈,1867年開始電車服務,是當年歐洲的經濟重鎮。


布爾諾老市政廳始建於1240年,如今充當博物館之用。它最吸引人之處當屬大門上方的五根柱子,本來這種哥特風格的裝飾柱十分常見,但居中那根居然是扭曲的,或許另有深意,難道是想表達“世間一切都是扭曲的”?



對於喜歡閱讀和思考的捷克人來說,這個哲學問題還真不是小問題。在布爾諾出生並長大的米蘭·昆德拉,想必也常常在這條大街上走過,或許也會抬頭望向扭曲的柱子。那時的捷克人正處於迷茫中,昆德拉也不會例外,否則後來也不會有《玩笑》的問世——雖然《玩笑》發表時,他已身在布拉格。在他看來,布拉格之春使捷克成為了世界中心,盡管一切戛然而止,但倒退和壓制不會出現。當然,那時他不會想到,自己會在數年後被迫離開祖國,至於《玩笑》,也成了禁書。

1929年4月1日,米蘭·昆德拉出生於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他出身藝術世家,父親是鋼琴家和音樂教授,他的孩提時代常流連於父親的書房,跟著父親學習鋼琴,步入音樂世界,隨意瀏覽父親的藏書,在大量文學名著中汲取養分。


13歲時,昆德拉師從捷克作曲家保爾·哈斯學習作曲。此時已是二戰時期,哈斯後來被關進納粹集中營,再也沒能出來。昆德拉人生中的第一首詩作,便是《紀念保爾·哈斯》。

年輕時的昆德拉,夢想並非是寫作,而是雕塑和繪畫。他還沉迷於音樂與電影,1948年,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之後又進入布拉格電影學院攻讀電影專業。也正是在此期間,他開啟了寫詩的熱情。


在捷克文壇,人們常常將昆德拉視為卡夫卡的傳人。他的首部詩集《人:一座廣闊的花園》就以超現實主義色彩和批判精神證實了這一點,也與當時捷克文壇的教條主義和公式化詩歌迥異。

1956年,昆德拉在布拉格電影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並開始寫作《小說的藝術》。該書於1960年出版,後獲得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獎。《玩笑》則使他聲名鵲起,成為歐洲矚目的作家。

不過好景不長,1967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第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