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美博弈: 中美倫敦會談到半夜12點 去除消極元素骨架上添肉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美談判代表繼日內瓦之後,再次於倫敦進行談判,這是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第二輪正式磋商。經過兩天的談判,10日深夜雙方達成協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世界上前兩大經濟體在達成框架上成功握手”。


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4月宣布對中國實施全面進口關稅,中國隨即進行反擊,雙方互相加碼,最終關稅水平達到最高的145%;5月,兩國團隊在瑞士日內瓦達成協議,取消大部分這輪大戰中互加的關稅,但美國對華新增關稅依然保持在接近40%的高位。

日內瓦會談後,中美並未立即開展正式貿易談判,而是進入了互相指責的階段。中國指責美國在協議簽署次日就禁止他國使用華為(专题)芯片,並審查和取消中國留學生(专题)簽證美國則指責中國未按協議放開稀土出口管制,導致美國汽車制造商生產岌岌可危。


為了打破僵局,中美兩國元首在6月5日通話,為本次倫敦會談奠定基調。從此次會談的成果來看,依然圍繞著落實日內瓦共識,即消除一些壁壘,釋放一些善意,在此基礎上,雙方進行談判。

談到半夜12點

中方代表團牽頭的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還包括商務部長王文濤、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美方牽頭人是美國財長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以及此次新加入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由於貝森特在會談第二天提前返回華盛頓參加國會聽證會,美方只有盧特尼克和格裡爾在磋商結束後接受了記者采訪。

會談首日雙方談了6小時,第二天持續到深夜接近12點,直到達成協議。

盧特尼克強調,如果沒有美中領導人的直接對話作為部長級磋商的基礎,兩國之間達成協議會是非常困難的,但如今兩國領導人進行了通話,雙方都有強烈的驅動力來完成目標,所以倫敦磋商從一早就開始,到很晚才結束。“如果你為特朗普總統工作,你必須把事情做成。我確定,對於中方來說也是一樣。”

“去除消極元素”

盧特尼克稱,在倫敦會談中,美中雙方先將兩國之間“消極的元素除掉了”。


美國中國的指責是稀土。會談前,格裡爾曾表示:“我們尚未看到某些關鍵礦物按照約定流向美國。”他補充稱,中國繼續拖延限制類似於關鍵礦物和稀土磁鐵等。因此,美國中國的指責主要集中在稀土禁令上,因為中國並未完全放開稀土出口。

在4月2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之後,中國全面停止了稀土出口。然而,據兩國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要求,中國該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對美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在6月9日表示,作為加快稀土出口的交換,美國可能考慮放松近期對中國實施的半導體出口限制,但美方不會調整“最最尖端的英偉達芯片”的對華出口管控。

中國全面停止稀土出口後,表示後續出口需按逐項審批。4月中旬,中國歐洲企業發放了少量許可。上周,中國向幾家美國公司發放了少量稀土出口許可,但全球稀土供應正在急速萎縮。


在倫敦,盧特尼克表示,中國美國稀土礦物和磁鐵的出口限制作為協議框架的“基礎部分”將得到解決。

“此外,當稀土無法供應時,美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盧特尼克說,“正如特朗普總統所言,預計這些措施將以平衡的方式解除。”

中國看來,美國對芯片、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部件的出口限制屬於“消極元素”。盧特尼克向記者表示,協議也將取消美國近期實施的部分出口限制。

“骨架上有肉”

盧特尼克進一步表示,在5月中旬的日內瓦會談上,貝森特和格裡爾已經完成了構建框架的工作,中美雙方領導人也支持這個框架,而本次倫敦磋商的成果就是讓框架能夠執行,“保證框架的骨架上有肉”。

會後,中美雙方分別宣布,雙方在原則上達成了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共識和日內瓦會晤共識的框架,將分別匯報給本國領導人。

Pepperstone研究主管韋斯頓(CHRIS WESTON)表示,“雖然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結果,但標普500期貨的反應平淡,離岸人民幣(专题)和澳元的波動也有限,說明市場對日內瓦協議框架的達成早有預期——細節很關鍵,尤其是關於稀土出口美國的規模,以及美國生產芯片出口到東方的後續自由度。但目前來看,只要雙方談判的頭條消息保持建設性,風險資產就會獲得支撐。”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