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上海小修小補不敵中國經濟千瘡百孔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經濟面臨巨大下滑危機的情況下,上海近日推出針對中小企業放松監管和減免處罰的規定,甚至力挺“地攤”經營,以提振經濟。但是專家分析認為,在中國整個大環境衰敗、全國經濟千瘡百孔的情況下,上海的小修小補是無濟於事的。


據報道,上海市政府在5月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其在近期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出的“10大任務”,包括力挺“街頭”和“夜市”的“地攤”經營,讓城市有“煙火氣”,讓市場恢復信心。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顧軍表示,在對企業的行政檢查方面將推動“無感監管”、“無事不擾”雙清單,至少做到“起碼少擾企”。


副主任陳彥峰表示,上海三百多萬的經營主體中有近90%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當前經濟情勢下,讓這些經營主體存活下來、發展起來、壯大開來,對穩住經濟基本盤、保住就業基本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局長張永剛表示,接下來針對街區市容將推進“輕微免罰”規則,包括發布新版“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和首份“減輕行政處罰清單”,以及限期為經營者恢復信用的“應修盡修、應修必修”工作。

上海放松監管只是應對經濟壓力的“形象管理”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分析指出,上海推出“輕微免罰”、“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和“應修盡修”經營者信用等一系列措施,只是當局“對當前經濟困境的被動回應與形象管理”。

他認為,現在放松監管的舉動表明,“過去曾經過度幹預、過度嚴苛,甚至懲罰過度、過強,不合常理,已經對中小企業造成嚴重的壓力和厭惡感與恐懼感”。當局也意識到了錯誤,但“又不想真正主動認錯”,於是就推出這類政策。可這只會被市場解讀為,是因為“經濟壓力太大,才不得不松口”的表現。

黃大衛指出,上海作為經濟龍頭,當消費與投資同時下滑的時候,他們想釋放出歡迎、友好和修復的信號,以拉攏企業留下來,避免資本加速外逃。這可能會有短期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市場信心來自於政策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而不是靠“今天放寬、明天嚴管”的補救措施。


中國經濟已經千瘡百孔 上海小修小補無濟於事

原大陸維權律師吳紹平認為,上海過去的行政處罰、亂罰款情況是非常嚴重的,而現在“打著減輕企業負擔的名義”來設置“輕微免罰”和“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等措施,這反過來說明,“上海的經濟遇到了重大問題,整個上海經濟形勢相當嚴峻”。

吳紹平說,上海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恢復企業主的信心,恢復市場的信心,但問題是,已經起不了作用了。


他認為,中國經濟從總體上來看已經是“千瘡百孔”,“從根子上就爛了”,因為中國的經濟體制從根本上來說,是“中共權力掌控下的權貴資本主義經濟”,是一個“介於計劃經濟跟市場經濟之間的怪胎”。

吳紹平指出,是這個經濟怪胎導致了中國今天的嚴重經濟問題,如“房地產面臨崩潰,企業生產沒有信心,老百姓消費能力不足”等,這是“整個經濟環境、經濟基礎、經濟架構都出了問題”。因此,只靠簡單的減輕罰款、減少行政處罰這種“外表上的修修補補”,是不能夠恢復經濟的,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他說:“上海想通過這種小修小補、小恩小惠,施點小利的方式來解決經濟問題,根本沒有可能的。”



示意圖(圖片來源:REUTERS/Tingshu Wang)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